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后之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辟。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刘向《晏子治东阿》)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子退而自察也察:考察
B.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加:施加
C.于是明年上计上计:向上级汇报计划
D.货赂不至赂:贿赂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景公迎而贺之曰人非生而知之者
B.子之治东阿也不知东方之既白
C.饥者过半矣臣闻求木之长者
D.君乃反迎而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 ) (2分)
(1)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2)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3)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4)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5)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6)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A.(1)(3)
B.(2)(4)
C.(4)(6)
D.(3)(4)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却遭受到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
B.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 百姓饥饿难挨,但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
C.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归隐,景公醒悟,封晏子为“东阿王”,晏子最终还是愿意为他效力。
D.景公对晏子截然不同的态度,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他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所致。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5分)
(1)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3分)
(2)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2分)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
(1)就让我改变治理的方法来治理东阿,三年如果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而死。(译对“改道易行”、“死”(为动用法)各得1分,句意1分)
(2)老百姓没有饥饿的,然而您反而凭借这事责罪我。(译对“罪”得1分,句意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A察:反省,省察;C上计:地方官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逐级上报;D赂:货物。
小题2: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C……的人/语气词。A表示承接关系;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副词,表转折,竟。
小题3: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1)(2)(5)的内容不是“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故排除后选D。
小题4:
题目分析:C景公并没有封晏子为“东阿王”,文中也没有交代“晏子最终还是愿意为他效力”,故答案选C。
小题5: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如(1)关键词“死”是为动用法;(2)关键词“罪”,是名词用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