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某校八年级(3)班的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以“改革开放与中 * * 伟大复兴之路”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请你也参与活动。(11分)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

材料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谁?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含义大致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二的“旗帜”是指什么?(1分)回顾历史在中共七大上确立的全党的旗帜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5分)

(4)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2分)

答案

(1)邓 * *    建立经济特区

(2)邓 * * 理论     毛 * * 思想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4)不同意   改革开放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措施,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题目分析:(1)材料一中的“老人”是邓 * * ,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含义大致是指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

(2)材料二的“旗帜”是指邓 * * 理论,在中共七大上确立的全党的旗帜是毛 * * 思想。

(3)材料二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4)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改革开放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措施,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邓 * * 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①。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 * * 。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②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 * * 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 * * 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 * * 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③,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④,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⑤,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注释】①庶子:官名。②执谦:坚持谦逊。③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④端悫(què):正直诚谨。⑤特进:官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数谏之数:多次

B.今以寝病寝:卧床

C.百寮莫不为国恨之恨:憎恶

D.终不顺指从邪指:旨意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喜为官“忠直”的一项是()(3分)

①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    ②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③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    ④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

⑤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⑥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帝当政后,因为傅喜曾做过太子庶子,于是屡受提拔,虽然称病在家,仍然受到哀帝的特殊恩遇。

B.由于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的坚持,也是因为哀帝的器重,傅喜不但没有被遣归,相反被任命为大司马,封为了高武侯。

C.哀帝不敢违背太后的意愿,只好想方设法让大臣改变主张,他先免去了师丹的官职,然后打算免去傅喜、孔光的官职。

D.王莽又掌握了大权后,唯独没有免除傅喜的官爵,其中有傅喜耿介坚节,没有顺从定陶太后的意愿的原因。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5分)

(2)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 * * 心,咎由君焉。(5分)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