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只本中南部和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 月中下旬至7 月上半月之间持续阴天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由予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下图是中国东部地区梅雨起讫等日期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多年平均情况下,福州梅雨起始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州梅雨终止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杭州梅雨的持续天数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

(3)我国东部地区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自南向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东向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上海有的年份梅雨季节较常年明显偏长,有的年份梅雨期间雨天很少(这种情况俗称”),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月21 日;7 月14 日  

(2)34  

(3)南方起始日期早,持续时间长,北方起始日期晚,持续时间短;东部起始日期早,持续时间长,西部起始日期晚,持续时间短  

(4)梅雨季节明显偏长的年份是由于夏季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偏弱;梅雨期间雨天很少的年份是由于夏季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势力较强。

阅读理解与欣赏

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

  水是生命之源,但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匀。许多地方水源缺乏,一毛不长,无人生息;而地球上的淡水有4/5冰冻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冠之中。是否能够把蕴藏着丰富水源的冰山“搬”到干旱地区,使那里也变成五谷丰登的肥沃良田呢?

  科学家认为,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可以搬动的最大限度是长7千米、宽1.5千米的冰山。用一艘超级油轮大小的拖船,拖着这么大的一座冰山每日航行20千米左右,花6个月到1年时间,便可以把它从南极或北极地区拖到靠近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犬玛沙漠或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

  冰山在拖行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冰融化掉,尤其是经过热带海域时更在所难免。或许人们会对此担忧。但是,科学家认为,冰山上的冰,融化的速度不会像人们所见到的小冰山那样快。因为冰山越大,从表面部分化掉的冰,对整个冰山来说,所占的比例就越小。

  把冰山拖到陆地的近海以后,怎样才能把冰山融化的淡水送到干旱的陆地上去呢?科学家回答说,当冰山到达目的地以后,只要把它停放在岸边,让它在海中慢慢地自然融化就可以了。你可能会想,冰山融化的水都融入海水里了,把它拖来了不是白费劲吗?其实,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冰山的冰融化以后的淡水,会很自然地浮在海水上面,就像油总是浮在水面上一样。因此,人们只要用抽水机把海面上的那层淡水抽上岸,就可以去灌溉田地,去供给人和牲畜饮用。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看,人类肯定能把冰山搬到干旱的地方去,这点不用怀疑。不过科学家们在关心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拿整个南极来说,它每年的产冰量大约1200立方千米。巨大的冰山是从围绕在南极洲边缘的陆缘冰和冰川分离出来的,然后随着风和海潮的推动向北漂移,沿途逐渐融化。也就是说,即使人们不把冰山搬走,这些分离出来的冰山也会自然地在海洋的漂移过程中渐渐融化,人们如果将它搬走,并不太影响南极原来的气候。科学家主张,在搬走冰山的同时,似乎更应该看到在搬走冰山过程中会带来的益处,那就是搬走冰山所引起的水的上涌,会给海水的表面带来更多的营养物,因而可以使水质变好。这也必然会增加鱼的产量以及食鱼动物的数量。

1.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①文中将“冰山上的冰”的融化速度与“人们所见到的小冰山”的融化速度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冰山上的冰融化速度虽慢,但融化是不可避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把“冰山的冰融化的淡水会自然地浮在海水上面”比作“油总是浮在水面上”,其根本目的在于说明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出现的“科学家认为”“科学家回答”“科学家们关心”“科学家主张”这些文字,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围绕“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这一话题,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