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说课由哪几部分组成请选择其中一部分,针对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进行说课。

答案

参考答案:说课的内容一般来说包括五个方面,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以下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设计中说教材部分。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教材地位:本课是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一课。该单元阐述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概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指出了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交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本课正是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因此学习本课有着重要的意义。
3.教材内容:本课总共分三个子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 * * 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渐进式模式的历史探究学习“三步法”(了解—理解—见解)。(2)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3)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4)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5)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依据学生具体的实际状况和人教版历史课程标准设置。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