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徵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①,无容拜谒。”王荔有高尚之志,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制碑,奏上,帝命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居止俭素,淡然无。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 卷十九》有删改)

注:①板刺,即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相钦重雅:向来

B.淡然无营:谋求

C.帝命之于馆勒:收藏

D.当时之荣:认为……是荣耀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复驾言兮

B.王荔有高尚之志去六月息者也

C.居止俭素泉涓涓始流

D.荔制碑瞻衡宇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A.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B.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C.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D.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⑴ 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⑵ 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⑶ 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⑴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倕感到十分惊奇(诧异)

⑵我了呢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

⑶你年纪已经老了,生气活力稍有减退,现在给你鱼肉,不准坚持所遵守的布衣素食的做法。

小题1:

题目分析:勒:雕刻。

小题2:

题目分析:乃:于是,副词。A.代词,之/疑问代词,什么; B.因为,介词/凭着,介词;C. 但是,连词,表转折/表示修饰关系,连词。

小题3:

题目分析:断句的基本依据是句子的结构,另外,句首句尾的语气词、后置的介宾结构、结构相同的骈句等都可作为断句的参考。本题中“非……所……”是个固定句式,“乃”“曰”也是可断句的标志。

小题4:

题目分析:古文翻译尽量用直译,否则很容易从得分点上飘过去。第一句:“遗失、异”各一分,句意一分。第二句:“远、切”各一分,句意一分。第三句:“固、从、所执”各一分,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祖父虞权,在梁朝任廷尉卿、永嘉太守。父亲虞检,任平北始兴王咨议参军。

虞荔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操守。九岁那年,随从堂伯父虞阐去探望太常陆倕,陆倕问虞荔《五经》中的十件事,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倕十分惊奇(诧异)。又曾经拜访不就朝廷征聘的士人何胤,当时太守衡阳王也来访,何胤把虞荔的情况告诉衡阳王,衡阳王要见虞荔,虞荔推辞说:“没有担任官职,不可拜见。”衡阳王因为虞荔有高尚的志行,极为敬重,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为主簿,虞荔又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到成年时,有漂亮的风度仪表,博览古代典籍,善于作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署理法曹外兵参军,兼任丹阳诏狱正。梁武帝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便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将碑文刻石,陈列于馆中,便任用虞荔做士林学士。接着任用为司文郎,升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任中书舍人。当时梁武帝左右任职的官员,多参与权力中枢,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互相间交错兼管,惟有虞荔和顾协宁静淡泊恭谨地退避,居住在宫中西边的官署里,只以通晓文史为人所知,当时号称清白。接着领大著作的职务。

当初,虞荔的母亲随虞荔进入台城,死于台城中,接着台城失陷,哀情丧礼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虽所担任职务待遇贵盛,而生活节俭朴素,宁静淡泊无所追求。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顾问。虞荔性格深沉谨慎,少说话,凡是诤言进谏献上可行的意见除去不可行的做法,这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所以虞荔的位置不会列在别人之后。

那时虞荔的第二个弟弟虞寄居住在闽中,依附陈宝应,虞荔每次谈到他就流泪。文帝哀怜而对他说:“我也有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于是下发诏令给陈宝应索要虞寄,陈宝应最终不肯遣送。虞荔因此而伤感生病,文帝几次亲往看望。命令虞荔将家中人口搬进官署居住,虞荔以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不许可,便命令他家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探视的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又因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疲病的折磨,文帝于是下诏令说:“能淳朴地穿布衣吃素食,便是高尚的节操,你年纪已经老了,生气活力稍有减退,现在给你鱼肉,不准坚持所遵守的布衣素食的做法。”虞荔最终不听从。天嘉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文帝十分哀伤惋惜,赠给他侍中的官衔,谥号叫做德子。到他的丧柩送还故乡时,文帝亲自出来送行,当时的人认为很荣耀。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