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0分)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指出:“所谓新经济政策,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资本主义。究竟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租让合同,把企业租给私人资本家,这些都是直接恢复资本主义……废除余粮收集制就意味着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完税后的剩余农产品…… 在这种自由贸易的土壤上不可能不滋长资本主义。”

——《列宁选集》第四卷

(1)据材料一,你如何评价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6分)

材料二 当时出现了一个“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的特殊现象:1930—1935年间,西方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

——2010年5月《红旗文稿》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人“以苏联为师”“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美国“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材料三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 * *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

(3)据材料三,我们的“新事业”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选择经济发展道路?(2分)

答案

(1)评价:列宁仍然坚持传统社会主义道路;他认为商品、货币和市场是资本主义所独有,应适度发展。实际上商品、货币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也可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6分)

(2)原因:西方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无力挽救经济危机;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经济发展迅速。(4分)

影响:美国经济逐渐恢复,渡过了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4分)

(3)成果: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创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4分)

(4)立足国情;相互借鉴;不断创新。(2分)      

      

题目分析:

(1)据材料一“所谓新经济政策,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资本主义...在这种自由贸易的土壤上不可能不滋长资本主义。”,即可得出其目的仍然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手段是利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

(2)据材料二“...1930—1935年间...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提供的时间信息,再结合该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即可说明其原因。美国“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的含义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其影响主要从美国经济和政治,世界经济的方面说明。

(3)据材料三“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即可判断出其该事业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理论方面的标志性成果结合教材原文内容即可答出。

(4)应如何选择经济发展道路可以结合上述材料的正面例子和反面教材,进行简要说明。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