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8分)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 * * 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 * * 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 * * 和 * * 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6分)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6分)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6分)

答案

(1)变化: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2分)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涨”)。(6分)

(2)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法西斯);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8分)

(3)政治探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转化: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利用了市场调节,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6分)

题目分析:(1)从材料一中尼克松在20世纪60年代初“反对 * * 党中国”到1972年访华时的“忏悔、友好”,反映了美国对华态度由敌视到改善关系;可从中国、美国、世界等多个角度分析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中国被美国侵略的痛苦是指美国参与的侵华事件;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即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成果;与美国的合作可举二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关系;与美国的对抗可举二战后的局部战争之一的朝鲜战争。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探索”即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自治。理解“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是指在坚持自身基本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学习了对方的经济管理机制,如苏俄、中国学习了美国的市场调节,美国学习了苏联的计划干预。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