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 * *

材料二:1980—2005年深训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2—100100—10001000—20002000—5000
所用时间

(单位:年)

9753
                              ——摘编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

(1)材料一中的“政策”首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4分)

(2)据材料二说明深圳经济发展有何变化?(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少两点)。(4分)

答案

(1)广东省、福建省。(4分)

(2)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并不断加速。(2分)

(3)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题目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政策最先实施的省份。1980年,我国设立了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其中深圳、珠海、汕头位于广东省,厦门位于福建省。后来,开放14年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最先在广东省和福建省这两个省份实行。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表能力。从表格提供数据看:我生产总值从2亿元增长到1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9年;100亿元到10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7年;1000亿元至20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5年;2000亿元至50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3年。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地增长,并且速度不断加快,增长的周期越来越短。

(3)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但是,本题无唯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回答经济特区的设立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亦可。

实验题

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①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K3止水夹;④待烧瓶C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D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关闭K2,打开K3,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试回答: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Ⅱ、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不含有与酸反应的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准确称取烧碱样品5.0g,将样品配成250mL的待测液。

(2)取10.00mL待测液,用          量取注入锥形瓶中。(填仪器)

(3)用0.2000mol/L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                ,直到滴定终点。

(4)根据下列测定数据,分析得到合理数据,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         

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积/mL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10.000.5020.40
第二次10.004.0024.10
第三次10.004.2025.70
(5)根据上述测定数据,分析得到合理数据,计算烧碱的纯度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