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如图所示,容积为100厘米3的球形容器,装有一根均匀刻有从0到100刻度的长直粗细均匀的管子,两个相邻刻度之间的管道的容积等于0.2厘米3,球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有一滴水银恰好将球内气体同外面的大气隔开,在温度为5℃时,那滴水银在刻度20处,如果用这种装置作温度计.

(1)试求此温度计可以测量的温度范围(不计容器及管子的热膨胀,假设在标准大气压下测量).

(2)若将0到100的刻度替换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则相邻刻度线所表示的温度之差是否相等?为什么?

答案

(1)由等压变化,

V2
V1
=
T2
T1

则有

100
100+20×0.2
=
T2
273+5

解得:T2=267.3K

由等压变化,

V3
V1
=
T3
T1

则有,

100+100×0.2
100+20×0.2
=
T3
273+5

解得:T3=320.7K

(2)

若将0到100的刻度替换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则相邻刻度线所表示的温度仍相等,因为温度数值与0到100的刻度数值成线性关系.

答:(1)则此温度计可以测量的温度范围从267.3K到320.7K;

(2)若将0到100的刻度替换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则相邻刻度线所表示的温度之差是相等;因为温度数值与0到100的刻度数值成线性关系.

材料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政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政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诱知,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材料二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咨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密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初稿》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距清朝统治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