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6分)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乙,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整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       

(2)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       ,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3)小红调节好平衡后,在杠杆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丙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致?答:       

(4)有同学用现有实验方案得到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答案

(1)右;力臂; (2)第一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4)B

题目分析:(1)杠杆左端下沉时,不管哪一侧的平衡螺母,都应向右调节;由于实验中动力和阻力都是由钩码重力充当,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恰好沿着杠杆,便于测量;

(2)第一次实验数据有误,不符合“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

(3)实验中,再向右调平衡螺母相当于在杠杆右臂上又挂了小砝码,所以得不到正确结论;

(4)由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重力充当动力和阻力,此时力臂恰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所以得出错误结论,如果改变力的方向,比如用弹簧测力计向斜下方或斜上方拉动杠杆,即可得出普遍结论。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