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针对《新文化运动》一课作教材分析。
参考答案:(1)地位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高一历史教材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中国知识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一知识点。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 * * 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②德育目标:
第一,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第二,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树立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第三,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心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③能力目标:
第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第二,结合本节关于社会文化现象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历史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第四,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