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电影可以宣传地方的景点,提高知名度,增加经济收入,但是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破题>在中国电影努力走向世界中,在导演们努力拍摄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时,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把自然景区当作天然摄影棚,虽然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提高了景点知名度,但都是以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危害为代价的。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是2004年,《无极》剧组破坏了香格里拉县碧沽天池的美好,破坏了神仙池钙化堤,对钙化层形成难以估量的损害;此外还破坏了珍珠滩植被,污染了水资源、瀑布。影视剧组拍摄时污染环境的事件已经不算新鲜。 <分析原因>酿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第一,是导演在追求效益的同时环保意识缺失。电影制片、导演环保意识的缺失是酿成电影拍摄破坏环境的根本,在追求电影的市场效益国际声誉的过程中,往往以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追求影片场面的绮丽奢华,而忽视了对于环境与生态的保护。 第二,政府急功近利心态导致对环境保护的漠视,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非常欢迎摄制组前来拍摄电影,甚至对于环境生态的破坏眼开眼闭,这虽然给电影与地方带来实利,却是祸害社会、贻害子孙的。 第三,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环保法律的不完善造成的。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不少地方的环境受到了或多或少的破坏,经济发展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成为一种倾向。而现有的环境保护法与中国社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状态不相适应,尤其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制与举措,缺乏对于环境与生态破坏的严格规范和惩治力度。 <解决问题>在自然景区拍摄影视剧利弊并存,但总的看来,利大于弊,只要依法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督,影视剧组加强自律,约束自身的拍摄行为,就能够形成自然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影视剧拍摄“双赢”的局面。防患未然胜于亡羊补牢,在预防上多下功夫才能赢得主动,第一,应该引入环境评价机制,对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这样做虽然会增加制作成本,但相较于日后所需庞大的治污成本、相较于得到保护的环境,这是值得的。第二,对于已经产生的破坏行为,应该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以避免有规定却无震慑力的情况出现,杜绝相应剧组可能投机的行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做法再也不能延续下去了,当务之急是尽快引入预防和惩罚机制,不能老是搞马后炮。第三,要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在自然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上,不仅主管环境问题的中央国家机关要加强监督管理,自然景区所在地的政府尤其是环保部门也应该加强在景区拍摄影视剧的管理和监督。各地方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都负有管理、监管自然景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职责和义务。第四,要加大宣传,倡导“绿色影视”,规范拍摄行为,在拍摄的同时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一点影响和改变。在外景地片场,制片部门应设置多个垃圾袋,方便大家扔弃废物,每次拍摄完成后,也要有专人负责清扫现场,确保不留下一丁点‘隐患’。比如,在公众和民间组织的监督下,好莱坞剧组本身有着很清晰的环保概念,成龙主演、威尔史密斯监制的好莱坞电影《功夫梦》在武当山风景区拍摄时自己带了移动厕所,所有垃圾都回收处理;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更是立志成为电影业中的“环保领导者”,草坪使用生物除草法,避免化学除草剂,所有车辆的机油经过再提炼后重复使用,拍摄场地搭建场景使用可重复金属支架,所有道具、家具拍摄后都储藏在仓库里供日后使用,这些都是“绿色影视”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