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算法说明】
为便于描述屏幕上每个像素的位置,在屏幕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屏幕左上角的像素设为原点,水平向右方向设为X轴,垂直向下方向设为Y轴。
设某种显示器的像素为128×128,即在每条水平线和每条垂直线上都有128个像素。这样,屏幕上的每个像素可用坐标(x,y)来描述其位置,其中x和y都是整数,0≤x≤127, 0≤y≤127。
现用一维数组MAP来存储整个一屏显示的位图信息。数组的每个元素有16位二进位,其中每位对应一个像素,“1”表示该像素“亮”,“0”表示该像素“暗”。数组MAP的各个元素与屏幕上的像素相对应后,其位置可排列如下:
MAP(0),MAP(1),…,MAP(7)
MAP(8),MAP(9),…,MAP(15)
MAP(1016),MAP(1017),…,MAP(1023)
下述算法可根据用户要求,将指定坐标(x,y)上的像素置为“亮”或“暗”。
在该算法中,变量X,Y,V,S,K都是16位无符号的二进制整数。数组BIT中的每个元素BIT(K)(K=0,…,15)的值是左起第K位为1,其余位均为0的16位无符号二进制整数,即BIT(K)的值为215-k
【算法】
第1步 根据用户指定像素的位置坐标(x,y),算出该像素的位置所属的数组元素 MAP(V)。这一步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将x送变量X,将y送变量Y;
2.将Y左移 (1) 位,仍存入变量Y;
3.将X右移 (2) 位,并存入变量S;
4.计算Y+S,存入变量V,得到像素的位置所属的数组元素MAP(V)。
第2步 算出指定像素在MAP(V)中所对应的位置K(K=0,…,15)。这一步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将变量X与二进制数 (3) 进行逻辑乘运算,并存入变量K。
第3步 根据用户要求将数组元素MAP(V)左起第K位设置为“1”或“0”。这一步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为把指定像素置“亮”,应将MAP(V)与BIT(K)进行逻辑 (4) 运算,并存入MAP(V)。
2.为把指定像素置“暗”,应先将BIT(K)各位取反,再将MAP(V)与BIT(K)进行逻辑 (5) 运算,并存入MAP(V)。

答案

参考答案:(1)3 (2)4 (3)1111 (4)或(加) (5)与(乘)

解析: (1)由于每一行像素占用8个数组元素,所以第y行的像素占用数组的第8×y到8×y+7号元素。于是y需要乘以8存入变量 Y,即左移3位。(2)x表示y行上的第x列像素,因为每个数组元素表示16个像素,所以需要将x除以16,得到所在数组元素位置,即右移4位。 (3)X的后四位即表示像素在MAP(V)中所对应的位置,因此取x的后 4位送入K即可。(4)因为0和1与1逻辑或的结果都是1,而与0逻辑或的结果不变。所以将MAP(V)与BIT(K)进行逻辑或(加),即可将MAP(V)指定位置“1”。(5)0和1与0逻辑与的结果都是0,而与1逻辑与的结果不变,所以将MAP(V)与取反后的BIT(K)进行逻辑与 (乘),即可将MAP(V)指定位置“0”。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材料四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成年人承认写

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3分)

(2)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据材料二分析汉字演变的基本趋势。(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背景和目的。(4分)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1分)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