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 * * 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广以卫尉为 * * ,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 * * 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 * *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 * * 出接单于兵,而大 * * 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节选自《史记·李 * * 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受:接受,学习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走:逃跑

吾去大军数十里去:前往

B.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平旦:清晨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兵:将领和士兵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详细情况

C.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罪

军亡导,或失道亡:没有

遂引刀自刭引:抽,拔

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所:处所,地方得李广必生致之            致:送达

行十余里,广佯死         佯:假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大军不知广所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

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B.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士以此爱乐为用

C.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且广年六十余矣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

D.李广乃归其大军诸校尉无罪,乃我白失道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善于射箭”的一组是

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   ②广以卫尉为 * * ,出雁门击匈奴

③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④终广之身,家无余财

⑤专以射为戏               ⑥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1:

题目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A. “去”,解释不正确,应为:距离; B.“将兵”,解释不正确,应为:带兵;D.“所”,解释不正确,应为:左右。所以选C。

小题2:

题目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到,动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助词;  B.带领,动词/因为,介词/因为,介词; C.而且,并列连词/况且,递进关系连词/况且,递进关系连词;D.就,副词/是,副词/就,副词。所以选A。

小题3:

题目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善于射箭”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②体现的是进军匈奴;④体现的是他的家财光了;⑥体现的是他同匈奴战争的次数多。都体现不出“善于射箭”。所以选C。

小题4:

题目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不是李广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而是最终不愿在法庭上辩解。所以选D。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经济大视野》是经济类双月刊,A4开本,在甲省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编辑部未公开说明过稿件审阅处理的期限。2010年3月中旬,该编辑部收到两篇稿件。一篇是作者李建华投寄的《中美博弈》,其中详细介绍了中美两国几次经济谈判的交锋情况,并首次披露了中国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决策过程中的一些讲话和活动;另一篇是作者赵敏投寄的《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主要以某高校经济系的学生为例,列出了大学生们所反映的在学习目的、就业取向、恋爱和社交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并提出如何正确引导的建议。

助理编辑张宁审稿后,认为两篇稿件都写得不错,建议采用。编辑王敏复核张宁的审稿意见时,认为《中美博弈》可以采用,但《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不宜采用。张宁按王敏的指导修改了审稿意见,王敏再次审核后表示同意。复审和终审也都认可审稿意见,并要求把《中美博弈》安排在最近准备版的一期中刊出。王敏未通知李建华,便把《中美博弈》排入该刊当年第3期的发稿目录中,随后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按规定程序报经审定后发稿。

6月10日,《经济大视野》第3期出版。两天后,张宁按王敏的安排,把样刊寄给李建华,同时附短信说明稿酬将在6月底之前支付。《中美博弈》所在栏目的版式是每面排40行,双栏,栏宽23字,栏间空2字;该文共占3面零18行。该刊编辑部对这类文章的例行稿酬标准为70元/千字。

6月20日,稿酬还没有寄出,《经济大视野》的一名编辑发现,刚出版的月刊《回顾与思考》6月号上也刊登了署名为李建华的《中美博弈》,而且并非转载。王敏当即向《回顾与思考》编辑部了解。对方回答说,这是李建华本人在4月25日投来的稿件,编辑部审稿后认为不错,就发表了。王敏又打电话向李建华询问。李建华称《回顾与思考》编辑部所说情况属实。王敏指责李建华一稿两投,损害了《经济大视野》的利益,并说因此将不支付稿酬。李建华不接受王敏的指责,说了一句“如你们不付稿酬,我就上法院告你们”后,就挂了电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21日,甲省新闻出版局把《经济大视野》主编召到局里,严厉批评该刊在登载《中美博弈》过程中违反、出版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责令立即停止发行第3期《经济大视野》,待问题查实后接受进一步的行政处罚。

李建华的行为是否构成“一稿两投”?为什么?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