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4分)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最,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l992年邓 * * 南方谈话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是有何相似之处?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答案

(1)战时 * * 主义政策(或余粮收集制)。(2分)新经济政策(或粮食税)。(2分)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2分)

(3)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等。(任答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材料中让苏俄农民感到愤怒的是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施的战时 * * 主义政策,为了扭转这种局面,1921年开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战时 * * 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和列宁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共同点是: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

(3)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制定的经济政策应该符合本国的国情,应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该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等。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