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一名华裔妈妈蔡美儿倡导的“华人家庭教育”——以严苛辛辣的教育让孩子成才,在全球引起激烈讨论。紧接着上海的培养了“哈佛女儿”的常智韬先生自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这似乎又代表了另一种教育的成功。前有“虎妈”,后有“猫爸”,究竟哪种中国式家教更好?

(节选自报载文章《虎妈妈PK猫爸爸》)

小题1:从“甲文”看出孔子运用的教育方法是什么?这种教育方法的哲学基础是什么?(2分)

小题2:结合“甲文”的内容,试解答“乙文”提出的问题,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因材施教  中庸之道 

小题2:没有更好,只有因材施教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如果说“虎妈”和“猫爸”互换方法,他们还能成功吗?我们更应提倡在教育方法中贯穿“中庸之道”的思想,就如孔子对待冉求和子路一样,因人而异,刚柔相济,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从材料中的“故进之”“故退之”中的“进”和“退”,可以看出是“约束”“鼓励”,前提是“求也退”“由也兼人”,正是 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是因材施教。只是反应儒家的中庸之道的方式。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首先要明确二者的教育观,孔子是“因材施教”,而“虎妈”和“猫爸”的教育观念也体现因材施教和中庸之道,用两则材料相互印证,相互证明。

【参考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胆大,所以要约束他。”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