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13年12月4日,由搜狐网与鲁迅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3年鲁迅文化奖颁奖盛典”举行,《邓 * * 时代》获2013年鲁迅文化奖年度图书奖。邓 * * 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过去和现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我省的某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底以后,该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我省的某村指何地?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再到城市,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2)歌中的“画一个圈”是指什么?“写下诗篇”又指什么?(2分)

材料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图》。                       

                                        

(3)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种开放格局与近代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本质区别?(5分)

(4)结合改革开放36周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受(3分)

答案

(1)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国有企业的改革。(2分)

(2)“画一个圈”是指建立经济特区;“写下诗篇”是指南方谈话(2分)。

(3)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都从沿海地区开始的;(1分)前者是被动开放,后者是主动开放。(2分)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 * * 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 * * 党的领导。(3分)

题目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改革的史实。题文中“我省的某村”指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这个地方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早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就已经开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再到城市,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2)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材料二的歌词出自《春天的故事》,其中“画一个圈”是指建立经济特区,当时,中央决定将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写下诗篇”是指邓 * * 1992年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其与近代开放的异同点。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由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它与近代对外开放的相似之处是都从沿海地区开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被动开放,后者是主动开放。

(4)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启示。36年的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中 * * 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中 * * 党的领导。

填空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