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 对文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于南亩之农夫南亩:泛指农田
B.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C.多于在庾之粟粒庾:露天的谷仓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独夫:孤单的人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蚓无爪牙之利
B.灭六国者六国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小题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的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最终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讽谏唐王朝不要悲剧重演。小题4:把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分】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6分】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
小题1:
题目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小题2:
题目分析:对于文言虚词我们要尽可能还原到原文中间,虚词的灵活性要在做题时多方斟酌,本题的虚词理解:A的/定语后置的标志;B表判断;C表转折,却/表目的;D比/从
小题3:
题目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可怜”翻译为“可惜”,无同情
小题4:
题目分析: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