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 * ,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而玩之,宜若有益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注]①傃(sù):朝、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  阴:北边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①纵所如,或立于陂田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C.①宜若有益无损者        

②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①鹤鸣于九皋,声闻天②夫祸患常积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

(1)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3分。(得分点:倒装句;“乐”为意动用法;之:代词)

(2)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3分(得分点:以、真、名)  

(3)朝南坐的君主,即使是清高、深沉、安静、悠闲象鹤那样的,还不能爱好;如果爱好它,就会丧失自己的国家。4分(得分点:南面、虽、好、句子通顺)

小题1:

此题目分析: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和”读hè,应和,跟着唱。可根据语法结构分析明确,“和”后面是代词宾语“之”,“和”应释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故B错.

小题2:

题目分析:A两个“以”字都是介词用、拿的意思。B项:“其”,分别是代词它(指鹤)、表反问的语气副词;C项:“而”,分别表并列、修饰的连词,D项:“于”,分别为介词“到”和介词“从”)

小题3:

题目分析:A项:“明年”,文中义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异义;B项:“适当”,文中义指刚好挡住,今义是形容词“合适”、“恰当”的意思,古今异义;D中“南面”,文中义指面朝南方,今义是方位名词南方之意,古今异义。

小题4: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附参考译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暴发洪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屋,洪水漫上他家大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家到原来住屋的东面,在东山的山脚下。山人登高眺望,找到了一块奇异的地方,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彭城地方的山,冈岭四面围拢,隐约地象个大环,只缺它的正西一面,山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广阔的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的天气中间,景色瞬息万变。山人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很会飞。早晨,山人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它们有时站在池塘边、田野里,有时飞翔到云层的上面,傍晚,它们就向着东山回来,所以给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暮友和下属去看望山人,在这座亭子上喝酒,感到很快乐。苏轼斟了杯酒给山人喝,并且告诉他说:“您知道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换。《易经》上说:‘鹤在山上的北面叫,它的孩子――雏鹤在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低洼的地方叫,声音一直传到天上。’这是因为作为鸟类来说,鹤的品格清高、深沉、安静、处在,超出在尘世的外面,所以《易经》和《诗经》的作者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和身怀高尚品德的人。跟它亲昵,跟它玩耍,好象是有利而无害的。然而,卫懿公爱好鹤,就丧失了自己的国家。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的,没有什么象酒那样严重的了;可是刘伶、阮籍这班人却因此保全了自身,而且名声传到后代。唉!朝南坐的君主,即使是清高、深沉、安静、悠闲象鹤那样的,还不能爱好;如果爱好它,就会丧失自己的国家。然而,在山林间逃避世俗的人,即使是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象酒那样的东西,爱好它尚且不能成为祸害,何况爱好鹤呢?从这看来,国君和隐士的快乐是不可以放在一起讲的。”

山人听了我的话,高兴地微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吗?”于是,我作放鹤和招鹤的歌,说“鹤飞去呀,望着西山的缺口。在高空飞翔,向下面观察,选择它们认为应该去的地方。很快地回过身体,收起翅膀,似乎打算飞下来休息;忽然看到什么东西,又昂首飞向天空,准备再作奋然一击。怎么能整天徘徊在溪涧。山谷之间,嘴啄青苔,脚踏白石?鹤归来了,在东山的北面。那下边有个人,头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着弹琴。他亲自种田过活,把那剩余的粮食喂你。归来吧!归来吧!西山不能够长久停留。”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故宫学与故宫文物清理

郑欣淼

  ①前不久,故宫博物院对外公布,从2004年至2010年,经过7年认真整理,故宫已经彻底弄清家底,文物藏品总数为1807558件。这是故宫博物院成立85年来首次在文物藏品数量上有了一个全面和科学的数字。7年奋斗,来之不易。这次故宫清理有诸多有利因素,其中故宫学作为一个指导思想、一种理念,起了重要作用。

  ②2003年,我们提出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对象,集整理、研究、保护与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故宫的古建筑、文物藏品、宫廷遗存与作为皇宫期间的紫禁城的历史文化是有机联系的文化整体。从故宫学的角度看待故宫,我们对故宫的价值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看到了宫廷历史遗存的重要意义。在故宫学的影响下,我们的文物保护观念有了新的变化,对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化。同时,故宫学所体现出的故宫博物院对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也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对故宫进行全面的保护。

  ③故宫学不只是个学术概念,也成为指导故宫文物清理的一个理念。可以说,这次文物藏品清理是在文物认识视野不断开拓并日益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是在故宫学理念的指导下具体进行的。当然,这次文物藏品清理也是故宫学自身深入发展的需要,是一项促进故宫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④在故宫学理念指导下,我们这次强调要全面、彻底地清查全院的文物藏品。过去对待文物往往以“艺术性”为标准来评判,许多珍贵的宫廷遗物长期被忽略,从未进行过系统点查与整理,或没有真正纳入文物账进行管理。这次我们不放过库房的任何死角,逐一进行登记。古书画馆完成了2万余件帝后书画、1700余件秋醒楼遗漏的近现代书札的整理,从历年积存的碑帖藏品中提升3000余件文物。古器物部新增13万件清代历代钱币文物。另外,图书馆所辖大量的古籍善本特藏、20万余件书版,古建部所辖大量建筑构件、“样式雷”烫样等也首次纳入文物账进行管理。

  ⑤正是在故宫学整体保护、全面保护理念的指导下,这次文物藏品清理不只完成了摸清家底、账物相符的任务,而且与加强文物的科学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结合起来,使文物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7年以来,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信息化管理日渐成熟,文物库房整体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部分文物藏品得到了及时的修复与抢救。同时,在此次清理工作伊始,故宫博物院即着眼于探索、完善文物管理新体制,设立了业务职能部门——文物管理处,逐步实现了账物分开,推行文物库房不定期抽查制度,开展了长年外借文物的清理和催还,规范人员入库和观摩文物等各项规章制度。这些新举措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管理工作中,查遗补缺,堵塞漏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⑥故宫学是个开放的学科,需要全社会乃至海内外的广泛参与。编写出版有关故宫的大型丛书或资料汇编,为海内外故宫学研究提供方便,是故宫博物院义不容辞的责任。集中反映文物清理的重要成果——500册左右的《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和规模浩大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总目》的编辑出版,既是博物馆的基本建设项目,也是故宫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大系》是首次基本完整、系统、大规模地出版院藏文物珍品。作为故宫藏品7年清理工作的延续,《大系》和《总目》的编撰出版必将为公众更好地了解北京故宫,满足人们观赏、研究故宫的需要提供便利。《大系》已出版30册。《总目》试编本已供专家讨论。

  ⑦故宫博物院丰富的文物藏品是中 * * 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故宫博物院代表国家进行保管,对它们进行妥善的保护与研究,是故宫博物院对国家、对民族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次清理工作的顺利结束,标志着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还要不断努力,继续完成文物清理的后续工作,完善文物管理体制,加强故宫的保护与博物馆的建设,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切实担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2011年3月《文汇报》有删改)

1、“故宫学”在文中的含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作者列举一系列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说第⑤段画线句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与严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具体地列举故宫文物的数量达1807558件的目的是说明故宫文物数量之多。

B.作者认为提出故宫学这一概念就是要求我们能更加自觉地对故宫进行全面保护。

C.以“艺术性”为标准来对待文物往往造成许多珍贵的宫廷遗物长期得不到重视。

D.《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不仅完整,而且大规模系统地出版了院藏的文物珍品。

5、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20字内的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