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
B.举匏尊以相属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C.抱明月而长终长终,这里指精神不朽
D.洗盏更酌更酌,重新斟酒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顺流而东也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C.驾一叶之扁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D.虽一毫而莫取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小题3:对上面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一问一答展示了作者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
B.作者塑造曹操的形象,意在表达英雄豪杰无非过眼烟云,不能与天地共存的感慨,并借此感叹人生短暂而无常。
C.作者借用江水、明月这些意象,阐明了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并由此得出结论:水月是不值得羡慕的,人生在世,应当忘怀得失,纵情享乐。
D.作者最终完成由悲到喜的情绪转变,充分体现了自然美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方面的作用。小题4:简要分析选文第一段画波浪线句在写法上的特点。(3分)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①赋的写法:铺陈排比,大肆渲染。②先扬后抑:先勾画曹操的盖世英雄形象,充分蓄势;再以“而今安在哉”一跌,说明人生短暂、无常。③运用了排比、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塑造曹操的形象,用对比来引人思考。
小题5:(1)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2)(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小题1:
题目分析:C长终:长久存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考查的是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学生要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记忆。
小题2:
题目分析:D即使,表假设。A表被动/比;B表修饰/表承接;C音节助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本题考查的是课内虚词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落实记忆。
小题3:
题目分析:C“纵情享乐”错,作者从宇宙的变化中看到人类和万物同样永久地存在着,这就给予人生以积极意义。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4:
题目分析:这个问题比较大,一般认为,分析写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几个角度分析。本题首先考虑文体的特点,赋的常用手法——铺陈,布局手法——先扬后抑,修辞手法——排比、对偶、夸张等。考生能从两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5:
题目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蜉蝣”名词作状语,译为像蜉蝣一样;“渺”译为渺小。(2)句中“未尝”译为不曾,“卒”译为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