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共12分,选择题每题2分)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 《指南录后序》)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五人墓碑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在使者之目:眼目

B.穷饿无聊无聊:没有依靠

C.行露宿草:在荒草间

D.买五人之头而之函:用匣子装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以至永嘉

B.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令素不闻诗书

C.卒吾郡之发愤一击然而隐忍

D.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予不得归矣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天祥本想一死了之,但是认为还没有到了绝望的地步,局面还有可能扭转,所以“隐忍以行”。

B.文天祥刚到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表现了立志复兴国家的急切心情。

C.张溥记述了五人牺牲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们慷慨就刑,铮铮之骨。选段在表达方式上叙后发议。

D.《五人墓碑记》并不孤立地歌颂五人,作者将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奋斗精神与在阉党横行时变节易志的缙绅作类比,突出了五人的高洁的志操。类比加强了歌颂五人的艺术力量。小题4:翻译划线句子(6分)

(1)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3分)

(2)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3分)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置制使。

(2)(3分)魏忠贤也犹豫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小题1:

题目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A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句内容“北驱予并往,”大意可知,目:名单。所以选A。

小题2:

题目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于:在,介词。于,介词.引出对象.B.之:的,助词。c.以:介词,因为:以:连词表修饰。D.而:转折连词,却,而:因果连词。所以选B。

小题3:

题目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作类比”表述不正确,“对比”,应改为“类比”。所以选D。

小题4:

题目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间:机会、虚实:情况、省略句、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非常:不同寻常,这里指篡位的阴谋。

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