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共10分)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绝如缕缕:细丝。
B.苏子愀然愀:忧愁凄怆。
C.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
D.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虽:虽然。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C.举匏尊以相属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2分)
例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小题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渺渺兮予怀
B.客有吹洞箫者
C.而今安在哉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小题5:对上面语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客”描述曹操打败刘备、攻破荆州、沿江东下、战舰千里、旌旗蔽日的宏大场面,目的是赞扬曹操的军事才能。
B.文中之“客”有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悟。
D.苏子的思想较为积极,水长流,月永生,宇宙和人生都是永恒的。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A
小题1:
题目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D项“虽”在文中表假设,应译为“即使”。本题考查的是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学生要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记忆。
小题2:
题目分析:A、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音节助词,表停顿B、两者均为连词,表修饰,“地”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D、形容词词尾,“……的样子”/音节助词,无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本题考查的是课内虚词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落实记忆。
小题3:
题目分析:A、动词的使动用法,泣:使……哭泣。B、名词的意动用法,友:以……为友。C与例句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东:东进。水:游泳。D、名词作状语。下:向下。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小题4:
题目分析:A为谓语前置句,BD为定语后置句,C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小题5:
题目分析:A项由原文“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可知,“客”的目的是感慨人生短促无常,而不是“赞扬曹操的军事才能”。 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