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X X印刷总公司的事情,历时一年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人们议论纷纷。这件事,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省政府调研室经反复调查,全面了解了各方面情况,整理出如下材料。 (1)1998年10月17日,50多岁的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还是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市医学院法医学系鉴定:H的后遗症达一级伤残,超标噪音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于是,与“红星新村”大门距离不远的X X印刷总公司,便更成了众矢之的,红星新村居民原有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2)红星新村,位于该市的城乡结合部。近十年来,这里日益成为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新村院内的5号楼,与X X印刷总公司的车间大楼平行,相距仅1.8米,而且只隔一道砖墙。1997年2月,车间引进安装了四台最新设备,投产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从那以后,沉重、刺耳的机器轰鸣声便令小区居民不堪忍受。 (3)在机器开动时,居民们多次向110报警。干警对居民们的烦恼非常同情,多次制止车间夜间作业。但干警们也表示,对此类纠纷,实在爱莫能助。一些住户,纷纷想办法搬走。其中有的还是X X印刷总公司的职工家属 (4)大多数搬不走的居民,只好求助环保部门,不断向区环保局反映情况。区环保局在1997年6月和1998年9月两次实地勘测,都表明噪音严重超标。于是正式向XX印刷总公司发出限期整改的通知,并限定夜22时至晨6时不得进行作业。 (5)X X总公司很快将车间临近新村的窗户全部砌砖封闭,并提交了一份设置隔音墙的设想,但居民并不满意。他们反映噪音没有减少,车间生产还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也一直没见过建什么隔音墙,噪音仍是每夜的噩梦之源。 (6)1998年12月,H经抢救终于脱险,便与其爱人,向市环保局提交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处理申请书》,提出要求印刷总公司依照环保法赔偿其各项损失12万元的申请。环保局作出处理决定,认定印刷总公司应承担部分责任,赔偿H夫妇直接经济损失的30%,即21500元。但H夫妇迄今未拿到任何赔偿。 (7)由于不服环保局的决定,印刷总公司于1999年6月首先诉诸该区法院,认为环保局的决定无事实依据,应予撤销。紧接着H夫妇也将诉讼状递到区法院,要求印刷总公司赔偿各种经济损失74000元。 (8)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区法院于1999年10月对H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印刷总公司的噪音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经有所整改,而噪音也只是原告生病的诱因之一,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决定驳回诉讼请求。 (9)H夫妇不服,立即上诉。他们的律师认为,区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因为一个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H的脑溢血就属这种情况,所以环保局的决定是合乎情理的;而区法院的判决存在矛盾,不能体现法律对公民的保护。 (10)印刷总公司请的律师认为,红星新村地处市区,抛开印刷总公司来说,其他噪音有的也已超标。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印刷总公司的噪音与H的疾病有直接因果关系。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就不能让居民只从印刷公司一方找原因。该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是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11)H案判决时,合议庭考虑到,如果H胜诉,住在X X印刷总公司附近的住户会纷纷效仿,雪片般的经济赔偿要求可能会把该公司逼上绝路。该法院正受理一起小区住户状告小区内建停车场,影响他们生活的案子,H如胜诉,市区汽车停到哪里的问题可能立即会带来更大麻烦。 (12)自1999年10月,H夫妇向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以来,又过去了三个多月。市中级法院感到此案难度很大,至今没有开庭审理。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说明: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含海关总署机关、国家行政学院,公安、安全、海关直属院校、中办电子科技学院)的此题50分;报考海关、公安边检系统的此题60分。
参考答案:试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没有改革这场革命,就没有当前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点,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应当一分为二的,改革也不例外。改革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便是在有些地方、某些领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调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 (一)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盲目性与城市不断扩大化所产生的矛盾 一些地方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未制订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其合理布局,而且也没有考虑到工业生产区与居民居住生活区的合理划分问题。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工厂数目的增多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势必会导致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区界限模糊。如前文资料中的红星新村,原本位于城乡结合部,后来由于当地政府未制订切实可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导致错综复杂的H一案。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法制建设不同步所产生的问题 改革在我国是一场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两者之间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可以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各项政治制度的不断充实、完善又能积极引导、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各项法规、政策应与经济发展相配套。而现在在我国有些地方,法制仍很不健全,法制的完善步伐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一方面是企业、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仍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各项法律配套措施仍不健全,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及到经济改革中的新问题、棘手问题时往往无恰当、准确的法规予以运用。 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某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所失调的主要表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既有其必然的原因,也有其偶然的一面。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事物的发展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型的前进。改革过程中也是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与改革总的成就来讲仍是微不足道的,这便是此问题产生的必然性原因。其次,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处理问题缺乏长远的眼光,急功近利,是导致此问题的偶然性因素。而这些弊端都是可以经过我们的努力去克服的。 综上所述,解决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 (1)通过教育、培训,增强有关部门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大局观。切实落买各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按部就班,克服贪图眼前利益的狭隘眼光。 (2)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自觉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完善各项法规、规章制度。对各地区经济布局结构、发展规划进行严格审查,努力消除经济与社会失调发展的现象。 只要我们切实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严格有效的各项措施,我们就一定能够消除诸如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调等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将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