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学而》)
[注]弟子:晚辈,这里指儿女。先生:长辈,这里指父母。曾:难道。
小题1:在孔子看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分)
小题2:行“孝弟”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小题1:要点:①要赡养父母;②要对父母心存敬意,和颜悦色。(2分,各1分)
小题2:要点:有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行“孝弟”能极大地减少“犯上”“作乱”行为的发生,有利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4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孔子在发问背后的潜台词是:一个人若仅仅满足父母的衣食之虑,而没有一个好的态度(色难),那根本谈不上什么孝。所以人类不能和一般的动物相比。我们对于父母孝顺的内容中还应该包括给父母精神方面的满足。
小题2:
题目分析:抓住文段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来评价,就可概括出孝悌是仁的根本,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译文:
①子夏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如果仅仅做到)有了事,孩子为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但是,子女的脸色却很难看,)难道能算是孝吗?”
②有子说:“做人,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却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