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范文A: 方圆自在,舞出精彩 李茹 艺术家欣赏演员灵光迸发的创造,逸兴遄飞的才华;剧作家强调剧本艺术效果的统一,整体意图的约束。优秀的创作,既需要接受条件的限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又需要摆脱思维的羁绊,昂扬奋进,开拓创新;既需要周容于规矩方圆的束缚,又能在发扬创新中创造美感。 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没有法度,尽管不尽合情合理,我们也无法摆脱那些无形的镣铐。看那诗词作者需要顺随韵律平仄的安排写出字字珠玑的文章,演奏者需要将音乐的节拍精确地控制达成听觉的享受,运动健儿需要听从发令枪的指挥才能让此刻的奔跑铸成历史上不灭的记录。闻名遐迩的维也纳爱乐乐团,之所以能够享誉乐坛长达数百年的盛名,依靠的是其严格的筛选、培训机制;同样流行造星运动的韩国娱乐圈,却因为同质化与没有后续的发展计划的盲目而使一个个当红明星迅速消失在眼前。 坚守于客观约束的范围时,我们更需追寻方圆自在的美感。 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的口吻说出:“即使被束缚在果壳之中,我仍自认为是无限宇宙之王”。我们试图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自由,从有限的境地中窥见更广阔的空间,这需要的是高瞻远瞩的睿智。若仅仅是囿于规则的限制之中,难免会归于沉沦:到后期规则繁杂严苛的赋体文、八股文,最终所能承担的内容与情感十分有限,终归沦落于历史的故纸堆中。相形之下,没有编剧韦伯妻子的强力要求,便不会有音乐剧《猫》中“回忆”一曲的惊鸿现世;没有赫兹敏锐观察,也不会有光电效应这引向了数十年物理学突跃发展的发现。这些灵机一动的创新,使他们不会在历史的亘古长流中沉戈。 太平洋以其烟波浩渺之景被冠以“太平”之名,而朵朵浪花在动态中更显出大洋的静谧;黄山以其奇峰怪石闻名天下,而云蒸霞蔚的景色于朦胧虚幻中更衬托实景的意境,这些局部独创的美更显现整体的和谐,那就让规矩方圆成为我们绽放光芒的舞台! 范文B: 端午节后致屈子书 程集中学 江郎 尊敬的先生: 端午节过去了,我冰箱里还剩不少粽子,是从超市买的,这种批量生产的食品,味同嚼蜡。唐代文秀《端午》诗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我读了几年书,念过唐诗宋词,也念过《史记》,知道您的一些事情,所以过端午节看到粽子剥开粽子,会想起您。不过,如今过端午节,记起您的人真多不到那里去,也没有什么内涵,只剩下吃粽子这个“壳”了;即便是粽子,也只剩下“吃”这个环节了;即便是吃,这种批量生产味同嚼蜡的粽子,今后也没人吃了。端午节越来越与您无关了,将来端午节可能只是日历上的一个标记。 今天又读了一遍您写的《离骚》和《惜往日》,您一生坚守的理想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概括起来,就是举贤任能,立法富国,联齐抗秦,进而统一中国。先生,其实,生活是个大舞台,你我他不过是个这个舞台的演员或配角;至于剧本,肉食者早已写好。在他们心中,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他们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他们的“创作的原意”。 告诉您一件事吧,最近,我们安庆市在全市范围内(岳西县除外)实施殡葬改革,成立了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领导牵头。小组成立当天的第一号通告,就明确“火葬区范围内的所有人员死亡后,一律火化;党员、干部去世后一律带头实行火葬;对工作不力,执行包括责任不到位的责任人,一律从严追究责任”这六个一律。慎终追远死生亦大矣。“六个一律”以一刀切的方式强推殡葬改革,关上一道土葬之门,结果是发生了多起没收和强砸老人棺木的事件,招致一些唯恐不能土葬的老人以死相抗。媒体报道称,多位老人为了土葬,赶在F月A日前自杀。而安徽民政部门有关人员指为“失实”,强调F月A日前有人死亡属正常现象,与强推殡葬改革无直接关系。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曾制定过戏剧创作须“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的“三一律”,当时戏剧都遵循该原则不得违反。两者相较,再次说明生活是个大舞台,你我他不过是个这个舞台的演员或配角而已。先生,我再给您说件事儿。AIDB年郭沫若写您的话剧《屈原》在重庆公演,郭沫若也在看戏。台上,婵娟痛斥宋玉:“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总觉得有些不够味,但一直找不到毛病所在。隔天,郭沫若到台后与扮演婵娟的张瑞芳说到自己的感受,张瑞芳说:“‘你是’如果改成‘你这’,就够味了。“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一改,果然生色不少。事后郭沫若特地写了一篇短文附在剧本之后,称张瑞芳为“一字之师”。我们有些书呆子对此事津津乐道,一时传为佳话。张瑞芳生前多次获得中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然而,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却是:“谈不上什么伟大的成就,真的,我只是一个听话的演员而已。”这样的演员 * * 中,也被戴上了“阶级斗争熄灭论”“中间人物论”“文艺黑线代表作”的帽子,张瑞芳接受隔离审查,在监牢中度过了两年半的时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书呆子们一个个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欢呼雀跃,忘了自己是一只什么鸟,纷纷以演员或配角的身份要修改毛 * * 写的“大剧本”,结果可想而知。 先生,您想想,楚国的剧本是为其贵族精心设计,角色是为贵族们量身打造,而您正道直行,竭忠尽智要去修改台词甚至剧本,所以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谗人间之,穷而难通,岂可怪欤?想当年,孔子都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而您最终为了一个昏头耷脑的楚王自沉汨罗,恕我直言,真不值得呀!晚辈不揣冒昧,所言有不及者,望老辈明察。近日得诗人李瑛《过汨罗江怀屈原》一诗,是历经磨难的老者深沉的反思和呐喊,一并寄上。 瘦得如一棵兰草只剩一把高翘的胡子把世界装进陶罐抱着它,纵身跃进波涛里忧愤和痛苦像烧红的铸件煮沸大江,腾起嗤嗤水气燃烧的波涛站在凄清冷月里苦难中,谁能找到丢失的钥匙缠在苇丛,埋进沙洲,空留下一百八十个谜锈在烟云里请你回答,请你回答两千五百年,盼一句好诗即颂! 回心转意! 子衿顿首 B0AD年F月G日高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