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小题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个区别,“仁”着眼于                 (用四个字回答),“圣”着眼于               (用四个字回答)。(2分)

小题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先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结合整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4分)

                                                                                         

答案

小题1:(2分) 推己及人(或能近取譬)    博施济众

小题2:(4分)孔子认为即使是尧舜这样的人也对能否达到“圣”的境界感到苦恼呢(2分)。他觉得要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1分),能够达到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仁”的境界就已经很不错了(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根据“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可以确定“仁”着眼于“推己及人”,根据“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这一反问句可以确定“圣”着眼于“博施济众”。

小题2:

题目分析:“尧舜其犹病诸”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算是尧舜这么道德高尚,修养极高的圣人都会感到有所不及,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就能评价孔子对于仁所持的态度了。解答类似题目要抓住关键句子细细品味。

参考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