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宏勋诗集序 刘大槐
天下之达道五①,而其一曰朋友之交。朋友者,所以析疑劝善,相切磋以进于道。故为仁者必取友。一理之未明,读书十年之久而不能贯,谘之于友,一朝而豁如;无友则虽终至于悟,而日月亦已淹矣。凡人之为善,独为之则怠,共为之则精力以相感而生;将为不善,然惧吾友之知,亦或逡巡而中止。
呜呼!友道之衰也久矣。逐逐焉惟势是趋,惟利是骛。势既去,利既尽则疏;又或相见则相谀,背则从而毁之。此不可以为友也。
余观今之为友者,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相与为放辟淫侈②之谈。孔子之所谓群居而言不及义,岂不难矣!抑或弛废其心,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是则余之忧乎?余谓人不可无友,而友不可以常聚,平居则各键其门,各专其务,如田之有畔。逾时而一晤,晤则出所疑以相质问吾友,所得于未相见之日者有几?其未知而今乃进于知者几何物?其已能而习之,以无至于忘者几何事?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Zǐ),友之道如是而已。
余客游京师,寓居京城之外,而震泽张君宏勋寓居城内,相去六七里,每旬日或半月之间,则张君必一出相见。相见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袖而出之以共赏,宜其业之日益精。久之,其诗日益工,则亦日益富,裒③然成集而问序于余。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而愧余之独无以就正于张君也,于交友之道不能无所感,遂书之以为张君诗集序。
(选自《刘大槐集》)
【注释】①《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乜,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②放辟淫侈:放纵而不加收敛。③裒(p6u):聚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析疑劝善劝:勉励
B.惟利是骛骛:追求
C.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伟:敬佩
D.而愧余之独无以就正于张君也正:正确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日月亦已淹矣逾时而一晤
B.友道之衰也久矣余观今之为友者
C.背则从而毁之平居则各键其门
D.袖而出之以共赏余伟张君之每出必以文会余小题3:下列四项中符合作者“交友之道”的一项是(3分)
①朋友者,所以析疑劝善,相切磋以进于道②逐逐焉惟势是趋,惟利是骛③无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戏④平居则各键其门,各专其务⑤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⑥相见则必有书一幅,画一卷,诗数篇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将为不善,然惧吾友之知,亦或逡巡而中止(4分)
②有善则相旌,有不善则相訾,友之道如是而已(4分)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①将要做邪恶的事情时,然而(由于)害怕朋友知道,或许就犹豫不决而中途停止。
②(朋友间)有善举就相互表扬,有不好的地方就应相互批评,交友之道(就应)像这样而已。
小题1:
题目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正,使动用法,使……正确,意即指正,修正。就正:请求指导修正。此类试题意在考查文言实词用法。往往将词类活用混入其中考查。这里就是一例。C项中伟:译为敬佩,应该是意动用法。故在作答时要考虑活用现象。
小题2:
题目分析: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但;第二个“而”,连词,表顺承,就。B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结构助词。C项两个“则”,连词,就。D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第二个“以”,介词,拿。答题时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首先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原句意思,然后根据原句意思确定虚词意思,如果虚词用法不能从意思上确定出区别,可以从虚词前后的关系断定。
小题3:
题目分析:①④⑤⑥是作者提倡的交友之道;②③是作者批评的交友之道。此类试题基本用二步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但要注意排除的基础是准确的翻译和理解句子。
小题4:
题目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不善”译为邪恶的事情,“然”译为然而,“或”译为或许,“逡巡”译为犹豫不决。(2) “相旌”译为相互表扬,“相訾” 译为相互批评,“友之道”译为交友之道。
【参考译文】
天下达道有五,而其中之一就是朋友之交。朋友,是用来解析疑惑劝勉向善,相互切磋学习来提升道德修养的。所以为仁者必定要选取朋友。一处道理没弄明白,读书十年之久都不能贯通,向朋友咨询,(也许)一下子就能豁然明了;如果没有朋友,即使最终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可时间已耽搁很久了。大凡人们做好的事情,独自做就会懈怠,大家共同做就会相互激发精力充沛。将要做邪恶的事情时,然而(由于)害怕朋友知道,或许就犹豫不决而中途停止。
唉!交友之道衰落很久了。(人们大都)忙碌追逐,趋炎附势,惟利是图。一旦大势已去,利益已尽,就疏远了;有的人相见时相互吹捧,背地里就诋毁对方。这样的人都不可以作为朋友。
我观察如今相互交友的,平白无故相聚一堂,饮酒吃饭嬉戏作乐,相互谈论一些放纵而不加收敛的言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平时大家在一起谈论问题却不涉及大义,岂不是很难成就事业吗!有的或者放松懈怠,心意颓废,他们与朋友交往,散漫随便稀里糊涂,没有什么可相互切磋学习的才能,这是我所担忧的。我认为一个人不可没有朋友,而朋友不可经常相聚,平常则各关其门,各自专心自己的事务,如同田地有分界一样。经过一段时间,朋友会面一次,会面时就出示自己的疑难问题相互质疑询问:在没见面的日子里我的朋友学习有多少收获?那些曾经不知道而现在却能了解的事物有多少?那些已经会做又反复实习,以不至于忘记的事有多少?(朋友间)有善举则相互表扬,有不好的地方就要相互批评,交友之道(就应)像这样而已。
我在京师作客游学,客居在京城外面,而震泽(县)人张宏勋先生居住在京城里面,相距六七里路,每过十天或半月,张先生必定出城与我见面。相见时必定有一幅书法、一卷画、几篇诗,从袖中拿出来与我共同欣赏,(这样一来),合宜他擅长的也越来越擅长,长久这样,他的诗一天比一天精工,也一天比一天丰富。他将诗作汇聚成集,请求我写一篇序。我敬佩张先生每次出城都会以诗文与我相会,又惭愧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向张先生请教,(且)对交友之道又有所感,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张先生诗集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