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子曰:“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子曰:“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
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微子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小题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义利观。(6分)
小题2: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孔子的义利观有什么现实意义?(6分)
小题1:①不反对追求私利。②追求私利时必须遵守义,以义求利。③当利不可求时能安贫乐道。
小题2:答:答案示例一:市场经济会引起拜金欲求的泛滥,物欲与心灵,世俗与理想的疏离。因此,市场条件下,必须既重视利,也重视义,在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始终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与“利”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要“义”字当头,努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
答案示例二:当今社会,孔子义利观对我们弘扬社会道义、合理利用自然、尊重经济规律和法治精神等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应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唯利是图。利润的获得,必须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等“义”的约束。而三鹿奶粉事件、郑州双汇猪肉事件等,都是企业见利忘义自毁前程的典型例证。
(观点2分,阐述2分,联系现实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答题时抓住文段中的重点词语:“富与贵,人之所欲”“见利思义”“义然后取”“邦有道,贫且贱焉”。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要结合现实和材料进行,要突出孔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答题时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