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参始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①,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  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  “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②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参曰:“与窋何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太史公曰: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史记 曹相国世家》)

注:①言文刻深: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

②洗沐:沐浴,借指假日,又叫“休沐”。汉时规定,官员每五日一休息,用于沐浴等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参微时,与萧何善微:地位低

B.及为将相,有郤郤:隔阂,嫌怨

C.一遵萧何约束约束:束缚,限制

D.陛下言之是也是:正确小题2:在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孰与君少长

B.参免冠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C.至朝时,惠帝参曰大礼不辞小

D.至何死,所推贤唯参若属皆为所虏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曹参当官后,曾与萧何不和,但萧何却不计前嫌,推荐曹参接自己的接班丞相:事实证明,曹参当政后的一系列举措,顺应时代要求,很受后人称道。

B.曹参任丞相后,不仅自己无所事事,日夜喝酒,而且在下属来办事时也叫人喝酒,使人开不了口,办不成事。

C.曹参的行为引起了惠帝的担心,私下要曹参的儿子加以劝谏。不料其儿子却被曹参严厉教训了一番。

D.曹参与惠帝的一席对话打消了惠帝的疑虑,认可了曹参的做法:但曹参最终还是被惠帝体面地罢了官。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4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那些说话写文章讲究细枝末节、想追求虚名的官员,总是被(曹参)斥责、罢官。

(2)之所以调兵遣将守关的原因,是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发生意外的事情。

(3)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这个地步。依靠别人的力量(成功)却去攻打他,不仁义。

小题1: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中的约束,应该是法令的意思。故答案选C。

小题2: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C分别是责备和谦让的意思。A.和谁相比。B.道歉词。D.将要。

小题3: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D曹参并没被惠帝罢官。

小题4: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附:译文

平阳侯曹参秦朝时是沛地监狱的普通官员。曹参早年地位低下时,和萧何关系很好;等到都当上将相后,却有了矛盾。到萧何将要死时,所推荐的接班人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任丞相,做事情没有什么改革,完全按照萧何制定的法令(行事)。他只要挑选到那些不善于说话、忠实稳重的官员,就叫他到丞相府来任职。那些说话写文章讲究细枝末节、想追求虚名的官员,总是被(曹参)斥责、罢官。自己一天到晚喝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他的宾客看见曹参不办事情,凡来的都对他有话说。凡是到他那里的人,曹参总是拿酒来叫他喝。见有人想说话就再叫他喝酒,直到喝醉才让他离开,到底也不能开口,人们已习以为常。曹参的儿子曹任中大夫。惠帝对相国无所事事感到奇怪,“难道认为我太年轻吗?”惠帝想。于是对曹说:“你回去,试着私下不动声色地问你的父亲说:”高帝刚离开群臣,新皇帝还年轻,你作为丞相,一天到晚喝酒,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拿什么替天下分忧呢?‘但你不要说是我要你说的。”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却大怒,鞭打曹二百,说:”快给我去陪皇帝,国家的事情不应当由你来多嘴。“到上朝时,惠帝责怪曹参说:”跟曹有什么关系呢?是我叫他劝你的。“曹参摘帽谢罪说:”您自我估量跟高帝比哪一个更圣明威武呢?“皇帝说:”我怎么能跟先帝比呢?“曹参又说:”你看看我和萧何比哪一个更有道德才干呢?“皇帝说:”你好像比不上萧丞相。“曹参说:”您说的话对呀。再说,高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后,法令已经清楚明白,现在您当政,我们大臣恪尽职守,严格执行,没有疏忽,不也可以了吗?“惠帝说:”好,你不要再说了!“太史公说: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

填空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