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19分)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廓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曰:“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注:砦,同“寨”

(节选自《宋史• 张亢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仁宗欲用之,会母忧。丁:遭逢。

B.“我不若彼乎?顾:只是。

C.夜兵袭击,大破之引:带领。

D.迁知廓州累 :屡次,多次。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

① 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     ④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

⑤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     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③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亢在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B.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政绩突出。

C.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昊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从而看出张亢有政治远见。

D.张亢也是一个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因此他获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2)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当时禁兵都打了败仗,没有斗志,张亢于是招募敢于战斗的士兵,夜里埋伏在险隘的道路上,半路阻击夏人的流动骑兵。

(2)张亢说:“我受诏命修置堡寨,怎能因为收到经略使的文书就停止呢?犯违抗节度命令的罪,死也甘心,堡寨是一定要建的。”

小题1:

题目分析:B项“顾”反道,难道的意思。

小题2:

题目分析:①“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是政绩;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是慷慨好施

小题3:

题目分析:张亢政绩突出。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而获得百姓非常爱戴他。而不“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

小题4: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本题翻译时应注意“败北”、“隘道”、“邀”、“置”、“牒”、“坐”等字的解释。

【参考译文】

张亢,字公寿,年轻时性格豪迈有出众的气节。担任应天府推官时,整治了白沙、石梁两渠,百姓不再受水患之苦。通判镇戎军时,上奏说:“元昊喜欢杀戮,将来必定难以控制,应该立即防守边境。”趁机论述西北防守的计策,仁宗想重用他,适逢他母亲去世,回家守丧。元昊反叛后,(张亢)担任泾原路兵马钤辖,多次升迁后任鄜州知府。当初,张亢请求乘驿车入京面奏,皇帝下诏命他手写奏章上奏(即可),上奏的主张后来大多被采用。适逢元昊势力更加强大,用军队围攻河外,放任流动骑兵在麟州、府州之间掠夺,二州闭门不出。百姓缺乏饮水,城内一两黄金换一杯水。调张亢担任办理麟州、府州军马事。张亢独自一人去敲城门,拿出朝廷所授的敕书让城上的人看,城门打开。入城后,就让州民出城砍柴割草并到涧谷里打水。然而夏人还不时地出来抢掠,张亢就修筑了城堡派兵守卫。当时禁兵都打了败仗,没有斗志,张亢于是招募敢于战斗的士兵,夜里埋伏在险隘的道路上,半路阻击夏人的流动骑兵。等到天明,有拿着敌人的首级来献的,张亢用锦袍赏赐他们,禁兵才惭愧而振奋地说:“我们难道不如他们吗?”都愿作战。张亢知道士气可用,才谋划攻击琉璃堡,夜里率领军队去袭击,大败敌军。在兔毛川作战,张亢自己用大阵抵御,而让勇将在山后埋伏了几千持短兵器强劲弓弩的士兵。张亢因为万胜军全是从京城新招募的市井无赖子弟,软弱不能战斗,敌人称他们为“东军”,向来轻视他们,但害怕虎翼军的勇敢强悍。张亢就暗中更换了他们的旗帜来误导敌人,敌人果然奔向“东军”,却遇到虎翼军士兵。搏战了很久,伏兵出动,敌军大败,斩杀敌首两千级。范仲淹安抚河东,又上奏说张亢以前增建扩展的堡寨,应该让他前去总管这件事。诏书已经下达,明镐认为不可,屡次传送文书阻止。张亢说:“我受诏命修置堡寨,怎能因为收到经略使的文书就停止呢?犯违抗节度命令的罪,死也甘心,堡寨是一定要建的。”每次收到文书,就搁置到案几上,督促工役更加紧急。等到堡寨建成,才打开文书,弹劾自己,朝廷搁置起来不追究。蕃汉回归的有几千户,一年减少戍边士兵一万人,河外于是成为并、汾的屏障。张亢喜好施与,轻视钱财,凡是宴席犒劳或馈赠,大都很丰厚,甚至派人贸易资助其费用,总还觉得不够。因此人们乐于为他所用。他治军严明,所到之处很有政绩,百姓画了他的图像祭祀他。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