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有关《论语》与《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小题1: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2分)

                                                                                         

小题2:这两句话是否矛盾?如何正确看待两个人的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2分)两句话都讲到诚实守信的问题,肯定了“信”这一立身处事的原则。

小题2:(2).(4分)看上去矛盾,但这种矛盾恰恰体现了原则与变通二者的对立统一。(1分)在孔子看来,信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1分)而在孟子看来,信又不能拘泥于小节小信,应该以义来进行调节变通。(1分)两人的观点表明:我们既要讲信用,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的原则来进行变通;要在原则问题上讲信用,不要拘泥于小节上的一成不变。(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1:

题目分析:根据第一段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第二段中“大人者,言不必信”可知强调的都是诚信问题。

小题2:

题目分析: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了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孟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强调了做大事合乎道义就可。两者观点看似矛盾,实质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统一的。

参考译文:(1)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是不可以的。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2)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