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以“学会讲法理,讲道理,讲情理”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

参考答案:学会讲法理,讲道理,讲情理 有的人说,遇到难缠的、法律意识缺乏的群众,工作难做,比较苦恼,很不适应。这就需要年轻“村官”增强群众观念并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群众工作、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当代中国的“村官”,既要会讲法理,也要会讲道理,还要会讲情理。 我们的青年“村官”从大学毕业,理论的东西吸收得比较多,比较会讲法律语言,但往往不太会讲让群众听得懂的朴实的道理。该讲的大道理不会点拨,这里的大道理就是指大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义务和责任。该点拨的小道理也不大会点拨,所谓小道理,就是与群众分析一些涉案的利害关系,利弊得失。只有“学会讲法理,讲道理,讲情理”,才有可能引导村民认清是非责任,让他们接受我们的观点。这种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些刚上任的大学生“村官”还是欠缺的,还需要历练。所以,大学生“村官”要善于观察社会,多了解基层的群众,只有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增强阅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在工作中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用群众信得过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具体来说包括: (1)大学生“村官”应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循循善诱讲透道理。道理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法则,国家的政策,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义务和责任。道理有大道理和小道理之分,大道理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道德规范等;小道理是事物与小团体、个人利益之间的联系。 (2)大学生“村官”应树立效果至上的理念,灵活机动巧调“三理”。“三理”既相互依存又互为补充。法理对道理和情理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道理是党的方针政策、大众道德观的体现;情理是法理和道理的基础。没有法理的社会秩序是不可想象的,但没有道理和情理做补充的社会也是难以和谐的。 (3)讲“三理”要进退有据、方圆有度。“三理”不一致的问题是“村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既讲法理,又讲道理,还讲情理,是现阶段处理“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既讲法理又讲道理,就是尊重事实,按法律政策办事,维护法律、政策的权威;讲情理,就是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想方设法解决好“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 (4)讲“三理”要完善调解制度。对待形形色色的村民事务,单纯依靠法律是不够的,还要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等在矛盾调解中的作用,节约行政成本,化解和减少基层矛盾。 基层工作不仅仅是对大学生“村官”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是对其活学活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只有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群众意识、创新意识,把农村工作细化到具体工作中,学会讲法理,讲道理,讲情理,立足岗位,开拓进取,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