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客诸幕客:幕客
B.属文长作表属:下属
C.穷览朔漠览:观看
D.血流被面被:棉被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山阴诸生旁溢为花鸟
B.然数奇,屡试辄蹶然竟不偶
C.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D.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余所见者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C.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D.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文长在山阴县声名狼藉,但被薛蕙、胡宗宪等官员所赏识。
B.徐文长在仕途上不得志,于是就放浪形骸,纵情山水,到处游历。
C.徐文长的书法用笔奔放,在苍劲豪迈中另有一种妩媚的姿态。
D.徐文长晚年行为更为癫狂,曾经拿斧头敲击自己的头颅,用锥子刺入自己的耳朵。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3分)
②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徐文长在待人接物上“不与时调合”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5:(1)①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排解),(徐文长)才能出狱。②但徐文长终究(最终、竟然)因为在当时不得志,带着愤恨而死。
(2)①傲视威镇东南的中丞胡宗宪(胡公“威镇东南”“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②贬斥当时的所谓的文坛领袖人物(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③显贵的人登门拜访,不让进门(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小题1:
题目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A.客,使……做幕宾;B.属,嘱托;D.被,覆盖。所以选C。
小题2:
题目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A.动词,是/动词,画:C.助词,的/代词,它们;D助词,无实义/代词,……的诗文。所以选B。
小题3:
题目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D“好奇计”的主语是“文长”应在“好”之前断开;“中”的意思是“中肯”,应在“中”之后断开。所以选D。
小题4:
题目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徐文长在山阴县声名狼藉”不正确,第一段“声名籍甚”是指名声很大。所以选A。
小题5:
题目分析:(1)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解”“乃”“以”“于时”“卒”。(2)找出的事例只要能体现徐文长在待人接物上“不与时调合”即可。
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县秀才,名声很大,薛蕙主管浙江考试时,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把他当作国士看待。然而他命运不好,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宗宪听说徐渭后,请他到幕府作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穿着葛布长衫,头裹黑纱巾,漫谈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高兴。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边防军,声威镇服东南,披盔戴甲的将士在他面前,总是跪下回话,匍匐前进,不敢抬头;而文长却凭着帐下一个秀才的身份傲视胡公,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类的人物。恰好胡公得到两只白鹿,嘱托文长写一道奏表,表文呈土后,世宗皇帝很高兴。胡公因此更加器重文长,所有公文奏章都出自他的手笔。文长自恃有雄才大略,喜欢提出出人意料的计谋,谈论军事大多中肯,在他看来,世上的事没有能合他心意的,然而却总是不得志。
文长既然在科举上不得志,于是就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齐、鲁、燕、赵等地,又饱览了北方大漠景色。他所见的高山奔聚、海浪壁立,胡沙满天、雷电疾行,暴雨轰鸣、树木倒拔,幽深的山谷、繁华的都市以及人物虫鱼,一切令人惊愕的景观,都一一将它们表现在诗歌里。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世俗合拍,对当时的所谓的文坛领袖人物,都贬斥他们,把他们当奴仆看待,所以他的名声不能传出越地。可悲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秀丽的姿态跃然纸上,正如欧阳公所说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间或用他多余的精力川页便画些花鸟,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杀了他的后妻而被关在监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排解),才能出狱。晚年的徐文长愤恨更深,假装癫狂更加厉害,显贵的人登门拜访,有时会拒绝不让进门。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招呼地位卑贱的人和他一起喝酒。有时拿斧头敲击自己的头胪,血流满面,头骨折断,用手揉摩发出响声。有时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竟然没死。周望说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更加奇特,没有刻本,文集都藏在家中。我的同年中有在浙江做官的,委托他抄录,至今还没有寄来。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阙编》两种罢了。但徐文长终究(最终、竟然)因为在当时不得志,带着愤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