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1)盂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2)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汉书·董仲舒传》)
小题2:历史上,宋朝大儒 (姓名)曾将《论语》、《孟子》、《大学》、《 》辑定为“四书”。(2分)
小题3:上述材料中,孟子认为国君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臣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2分)
小题1: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小题2:朱熹、中庸
小题3:1、周济臣子 2、礼遇臣子 3、践行臣子之言
小题1:
题目分析: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 ,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 ,见.....于......等等。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小题3: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文中主要讲了三个内容:“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周之亦可受也”。
附【参考译文】
陈子说:“古代的君子什么情况下才出来做官呢?”孟子说:“去做官有三种情况,辞去官职有三种情况。(君主)恭敬礼貌地迎接他,并将按他所说的去实行,那就去做官。礼貌没有衰减,却不再按他说的去做了,那就辞去官职。其次,虽然没有按他说的去做,但也恭敬礼貌地迎接他去,那就去做官。一旦礼貌也衰减了,那就辞去官职。最差的是,早上没饭吃,晚上也没饭吃,饿得出不了门;君主知道后说,‘我在大政方针上不能实行他的主张,又不能听取他的言论,致使他在我的国土上又饥又饿,对此我感到耻辱。’于是周济他。这也是可以接受的,是为了免于饿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