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海啸,大船渡市的海啸浪高达到23.6米。

表:2009年中、日部分数据比较

        核电站主要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它不排放CO2,产生的核废料也绝对封存。核电站运行需要大量冷却水。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需要铀燃料30~40吨,而相同功率的火电站需要耗煤300~400万吨。

(1)简析海啸对大船渡市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指出核电站适宜布局的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某同学说:"至少4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图所示。大地震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

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震级高、距离震中近,引发的海啸强度大;地处海湾;居民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峡谷中的低地。

(2)日本能源消费量大,石油(常规能源)等能源自给率低,对外依赖程度和运输压力大;核电站所需原料少,发电量大,清洁。核电站适宜布局在靠近水源或沿海,常规能源不足,但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

(3)此时段亚洲东部盛行西北季风,中国位于西北季风的上风向。流经日本沿岸的洋流流向主要为自南向北,中国位于其上游方向。

(4)向中国转移的产业主要是辅助部件生产和组装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业,其产品处于销售额下降的成熟期和衰退期。影响:国内就业机会减少;环境压力减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答出其中3点即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