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32分)课内部分

小题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3分)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行李之往来

B.约为婚姻 不敢与忤视

C.樊 * * 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⑴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3分)

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⑶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⑴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削弱了。(得分点:焉,陪,末句的句意)(3分)⑵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得分点:定语后置句式,衣,冠)(3分)⑶”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得分点:孰与,状语后置句式)(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辨识通假字,可以如下方法做参考:当句子中某字的解释不符合语境时,应考虑其是否有通假字;其所通假的字则可从其同音字或形近字考虑。本题中,A项的“知”通“智”,“厌”通“餍”;B项的“说”通“悦”,“蚤”通“早”;D项的“反”通“返”,“倍”通“背”。

小题2:

题目分析:A项的“非常”指意外的变故,“行李”即“使者”;B项的“婚姻”指儿女亲家;“不敢”与今义相同;C项的“穷困”意为“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东道主”之东方道路上接待宾客的主人;D项的“夫人”指“那个人”,即秦穆公,“长者”指品德高尚的人。可知答案为B。

小题3:

题目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焉”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为什么”;“陪”通“倍”,“增加”之意;末句是个判断句,其主语是“邻之厚”,谓语是“君之薄”,翻译时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第(2)句中的“衣、冠”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戴帽”两个动作;“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句,“宾客”是中心词,“知其事者”是定语,翻译时应将定语移到中心词前面。第(3)句中的“孰与”是个固定词语,表示“谁和谁相比,谁更怎么样”的意思;“长于臣”是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将状语“于臣”提到“长”之前。

材料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