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某县在修建公路时,必经村民万某的承包地。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毁掉了万某种植的西红柿两亩多,后象征性地给了万某200元作为补偿。万某多次找政府有关部门讨个说法却未果。如果万某请你给他指条出路,你认为此种情况下,最适合的法律途径是:(   )

A.拨打市长热线电话

B.去政府网站发送求助电子信息

C.写信给信访部门反映情况

D.向上级政府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公民和政府之间出现了纠纷,如果协调不成,可以打市长热线电话,去政府网站发送求助电子信息,向上级政府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虽然这四条都是公民求助的途径,但只有D是法律途径,正确答案是D。

点评:本题是书本的确定知识点,公民向政府求助的途径有四个,只有向上级政府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提起行政诉讼是法律途径,考生只要注意记忆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阅读理解与欣赏

实用类文本阅读,回答问题。

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

郝一默

  在人人追求“进步”的激进年代,多数人沉浸在将传统一股脑扔进“历史的垃圾桶”的豪迈中,为了更光明的明天,他们可以对昨天毫无眷恋,甚至全部抛弃。

  钱穆是少数对旧世界钟情的顽固派,他做出了与主流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选择。

  钱穆自学成才,36岁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和《先秦诸子系年》,“基本上解决了学术界长期聚讼的公案。”

  他在乡间当了18年小学、中学老师,然后走向大学讲台。推荐他的人是顾颉刚。

  作为中国学术界鼎鼎大名的人物,顾颉刚与钱穆素昧平生,但读过他的作品后,对其史学功底大加赞赏:“君似不宜长在中学中教国文,宜去大学中教历史。”

  1930年,因为顾颉刚的鼎力相荐,钱穆进入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为他把“M”楼改为“穆楼”。之后,顾颉刚又把钱穆推荐给了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我想,他如到北大,则我即可不来,因为我所能教之功课他无不能教也。”后来,钱穆成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与胡适并称“北胡南钱”。

  钱穆所处的年代,西学东来,势不可挡,儒家被认为是“弱国愚民”的根源,国学渐渐失宠。中国人出现了严重的认同危机。

  台湾学者胡昌智曾对这种认同危机做过形象的说明: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一次欧阳锋忽然忘了自己是谁,像得失心疯一样,把石壁上的影子当做敌人来打。

  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这段故事有相似之处,而不同在于,人们不是忘了自己是谁,而是想去忘掉自己是谁。

  面对汹涌而至的新思想,钱穆坚持不为时代潮流裹挟而去,他选择在古籍世界里寻找另一个世界。他始终相信,没有什么比历史更能寄托中国人的智慧与情感。他写了《国史大纲》,他说:“我把书都写好放在那里,将来一定有用。”

  在《国史大纲》的开篇,钱穆对读者提出了四项对待国史的殷切期待,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本国历史要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而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让钱穆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家中最具中国情怀的一位,他的学生余英时说,钱穆的一生,是“为故国招魂”的一生。

  “做一个现代中国的士”,是钱穆的理想和志业所在。

  他曾经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讲题,以王安石、司马光为例,阐述弘“道”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士是中国社会的中心,应该有最高的人生理想,应该能负起民族国家最大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内心修养上,应能有一副宗教精神。”

  钱穆认为,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只接受了西方的权利观念,没有接受他们的宗教精神,只讲个 * * 利,不讲仁爱与牺牲。

  避居香港后,钱穆赤手空拳创办了新亚书院,它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

  在租来的仅有的4间教室里,钱穆想努力保存中国文化的气韵。

  “新亚”之名由钱穆所起,他希望借此提倡“新亚洲”,为在香港的中国人争取稍微光明的未来。

  新亚书院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办学的16年,是钱穆“生平最忙碌之十六年”。之后,钱穆到台湾“谋建一家,以求终老”,得到了蒋氏父子的礼遇,蒋介石为他建造了素书楼,蒋经国则聘请他为“总统府”资政,在钱穆之前,没有学者出任过此职。

  晚年的钱穆依然坚持在素书楼传道授业。有一次,他在家中为学生讲课时突然说:“其实我授课的目的并不是教学生,而是要招义勇兵,看看有没有人自愿牺牲要为中国文化献身!”

  但是在“现代”的冲击下,“传统”早已无招架之力,钱穆所赞美的那个“礼”的世界早已崩溃。这让钱穆的学术生涯走得格外寂寞,他期待国人对历史拿出温情的诉求,却无法获得商业市场的认同。

  钱穆生前曾对妻子说:“自古以来的学人很少有及身而见开花结果的。在今天讲文化思想,似乎不像科学家的发明,不论别人懂与不懂,即可获得举世崇拜,因为科学有一个公认的外在价值,而讲文化思想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心来支持自己向前,静待时间的考验,故其结果往往要在身后。”钱穆始终认为,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失去信心是中国文化的最大危机,学校偏重自然科学,崇洋蔑己,更是中国文化的隐忧。(选自《都市·翻阅日历》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1.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钱穆提出的对国史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英时评价钱穆的一生是“为故国招魂”的一生,请指出“为故国招魂”的含意并概括其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穆认为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失去信心是中国文化最大的危机,根据这一观点,你如何评价现今的国学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形填空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It was the end of my first day as waitress in a busy New York restaurant. My cap had gone away, and my feet  36  . The loaded plates I carried  37  to be heavier and heavier. Tired and discouraged, I didn’t able to do anything  38  . As I made out a check for a family with several children who had changed their ice-cream  39  a dozen times, I was ready to stop. Then the father  40  at me as he handed me my tip. “Well done,”  he said, “you’ve   41  us really well.” Suddenly my tiredness  42  . I smiled back, and later, when the manager asked me how I'd like my first day, I said, “  43   !” Those few words of praise had  44  everything. Praise is like 45  to the human spirit; we cannot grow without it. And  46  ,while most of us are only too  47  to apply(应用)to others the cold wind of criticism (批评), we are  48  to give our fellows the warm sunshine of praise. Why---when one word of praise can bring such  49 ?

It is strange haw chary (吝啬) we are about praising. Perhaps it’s  50  few of us know how to accept it. It’s  51   rewarding (奖赏)to give praise in areas in which  52  generally goes unnoticed or unmentioned. An artist gets complimented (admired)for a glorious picture, a cook for a  53 meal. But do you ever tell your laundry manager how pleased you are when the shirts are  54 just right? In fact, to give praise  55  the giver nothing but a moment's thought and a moment's effort..

36.A. rested    B. hurt    C. broke  D. slipped

37.A. remained      B. looked       C. seemed       D. turned

38.A. new      B. special       C. nervous      D. right

39.A. order     B. price   C. material     D. chair

40.A. stared    B. smiled C. glared D. nodded

41.A. called on      B. looked after       C. passed by   D. thought of

42.A. arrived  B. continued   C. disappointed      D. developed

43.A. Oh B. Well   C. Fire    D. Terrible

44.A. made     B. changed     C. found  D. improved

45.A. heat      B. warmed      C. snowstorm  D. sunlight

46.A. then      B. thus    C. therefore    D. yet

47.A. ready    B. doubtful     C. satisfied     D. disappointed

48.A. unable   B. unwilling   C. likely  D. anxious

49.A. attention       B. choice C. pleasure     D. difficulty

50.A. because B. when  C. what   D. where

51.A. finally   B. especially   C. silly    D. fortunately

52.A. effort    B. effect  C. deed   D. feeling

53A. daily      B. light   C. perfect       D. poor

54.A. done     B. sold    C. chosen       D. given

55.A. adds      B. leaves C. offers  D. C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