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颡(sāng):额头。
小题1: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3分)
小题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理解。(9分)
小题1:围绕人性问题,(1分)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
小题2:孟子以水为喻,认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出于天性的。而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或是被私欲所蒙蔽。(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所以人应该保持仁义、放弃私利,以维护自己的天性。)
小题1:
题目分析: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这是本文段的中心句,孟子是以“水之就下”来比喻人性向善。
小题2:
题目分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解本题时可以赞同“人性本善”,但也可以反对。比如荀子就认为“人性本恶”。可以从人的先天性、后天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