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同答问题。(6分)

①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 “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

【注】①子华: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天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小题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答:                                                                                     

小题2: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4分

答;                                                                                     

答案

小题1:不能滥施恩惠(或:施子恩惠要适当。或:行事要以“义”为准则)。(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公西赤不该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因为对方妄施恩惠,不符合“周急不继富”的原则;②公西赤如果接受冉求妄旌的恩惠,就会伤害廉洁。(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

题目分析:品味①段中孔子所说“君子周急不继富”与②段中孟子所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就可品味出两个选段的共同之处是不能滥施恩。

小题2:

题目分析:根据第①段孔子所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可知西赤应属富人之列,因此公西赤不应该接受,再根据第②中孟子的主张,接受就会伤害廉洁,因此从以上两个角度分析就应作“公西赤不能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的结论。

参考译文:

①西赤出使齐国,冉求为,西赤的母亲请求给些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了他小米八十石。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肥马驾的车,身穿又轻又暖的皮衣。我听说过,君于应周济急需的人,而不要使富人更富。”

②孟子说:“可以拿,可以不拿,(如果)拿了,就伤害了廉洁;可以给,可以不给,(如果)给了,就伤害了恩惠。”

判断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