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请联系实际予以分析。

答案

参考答案:(1)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2)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3)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4)交往意味着对话、平等参与、合作与建构,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5)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共同发展。

阅读理解与欣赏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小题1:小路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小路?(4分)

小题2: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以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神秘的世界。小题3: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用了哪些叠词?景物的色调是怎样的?流露了怎样的心情?(3分)

小题4:联系上下文,理解“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现在的自己”又是怎样的?(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