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Cl、KNO3、Na2CO3、(NH42SO4、Fe2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产生的气体B是______(写化学式);

(2)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4)写出实验过程④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铵态氮肥中加碱会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会使紫色的石蕊变蓝色,所以气体B是氨气,故答案为:NH3

(2)滤液中加氯化钡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原混合物中不含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但是也要生成氨气,所以一定有氯化铵,溶液F显黄色,一定存在铁离子,所以沉淀D就是氧化铁,故答案为:NH4Cl,Fe2O3

(3)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然后又加入了氯化钡,所以E中的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钡,故答案为:NaCl、BaCl2

(4)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答案为:6HCl+Fe2O3=2FeCl3+3H2O.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题。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 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1.变换下面的句式。

(1)西路军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一部分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与我军的哪些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用课文原句回答)通过对比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的黑体句中“至发电时止”和“余部”能不能改成“到现在”和“剩下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内容上看,本段文字在记叙中插入议论,请在语段中将议论性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进一步分析一下议论句在语段中的作用,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多选)

A.插入简短的议论是为了揭示事件的本质。联系这一片段, 是从我军英勇善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两个方面揭示了这两路敌军 毫无斗志的原因,联系全文,则是敌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原因。

B.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几笔,可以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C.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动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着重点明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D.在叙述的基础上插入简短的议论,在写法上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