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泰州市某化工厂一车间排放到废水池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小黄同学取了一瓶废水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废水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无现象,再加硝酸银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将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加入稀硫酸,也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滤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试回答:

(1)加入硝酸银溶液时,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加入 NaOH溶液时生成的蓝色沉淀是______.

(2)废水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A、氯化物    B.硫酸盐    C.硝酸盐    D.碳酸盐

(3)小黄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如下:

[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

2属X为______,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②第Ⅳ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氯化银和硫酸钡,

(1)加入硝酸银溶液时,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只能是银盐的沉淀,故答案为:AgCl,

原溶液略显蓝色,说明了存在铜离子,加入 NaOH溶液时,所有的钠盐都溶于水,只能是氢氧化铜沉淀,故答案为:Cu(OH)2

(2)滤液中加硫酸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了原溶液中存在钡离子,有钡离子就不会存在硫酸根离子,原溶液略带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铜离子,就不会存在碳酸根离子,故答案为:BD.

(3)已知白色的Fe(OH)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根据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会转化成红褐色的固体,说明白色沉淀是氢氧化亚铁沉淀,红褐色固体时氢氧化铁沉淀,说明了B中存在亚铁离子,可知加入的金属X是铁,因为铁是过量的,所以反应后有剩余,还有置换出的铜,故答案为:Fe,Fe、Cu,

滤液中加硫酸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了原溶液中存在钡离子,有钡离子就不会存在硫酸根离子,原溶液略带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铜离子,就不会存在碳酸根离子,所以原溶液中可能有氯化钡或硝酸钡,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故答案为:BaCl2+Na2SO4=2NaCl+BaSO4↓,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问题。(15分)

父子应是忘年交

冯骥才

1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2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3“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4“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5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6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7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8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9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10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11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12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13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14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15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16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17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18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19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小题1: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2分)

小题2:选文除去第19段分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6—11

B.7—11

C.7—12

D.6—12小题3: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小题4: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们活得又忙碌糊涂,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对什么“糊涂”?)(2分)

(2)“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2分)

(3)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2分)

小题5:围绕问题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说真话、心里话,50字左右,3分)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哪些不同点?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③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