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 )

A.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养料增多,废物减少

D.养料减少,废物增多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中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可结合示意图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的变化情况。

实验题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管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

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下图示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此小题为不定项选择填空,多选,错选不给分) 。

(3)取a 、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 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这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却不能复燃。试对比第(3)题a 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