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②液态的氟化氢中存在氢键,所以其分子比氯化氢更稳定

③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与强碱反应,但也能与某种酸反应

④玻璃、水泥、水晶项链都是硅酸盐制品

⑤Fe3有氧化性,所以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⑥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加入足量盐酸时,有气体产生,正确;②物质的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与氢键无关,错误;③正确;④水晶是SiO2不是是硅酸盐制品,错误;⑤Fe3有氧化性,所以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2Fe3+Cu=2Fe2+Cu2 ,正确;⑥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错误;故B正确。

问答题


被告人赵某与被害人钱某曾合伙做生意(双方没有债权债务关系)。2009年5月23日,赵某通过技术手段,将钱某银行存折上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的账户上(没有取出现金)。钱某向银行查询知道真相后,让赵某还给自己9万元。
  同年6月26日,赵某将钱某约至某大桥西侧泵房后,二人发生争执。赵某顿生杀意,突然勒钱某的颈部、捂钱某的口鼻,致钱某昏迷。赵某以为钱某已死亡,便将钱某“尸体”缚重扔入河中。
  6月28日凌晨,赵某将恐吓信置于钱某家门口,谎称钱某被绑架,让钱某之妻孙某(某国有企业出纳)拿20万元到某大桥赎人,如报警将杀死钱某。孙某不敢报警,但手中只有3万元,于是在上班之前从本单位保险柜拿出17万元,急忙将20万元送至某大桥处。赵某蒙面接收20万元后,声称2小时后孙某即可见到丈夫。
  28日下午,钱某的尸体被人发现(经鉴定,钱某系溺水死亡)。赵某觉得罪行迟早会败露,于29日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全部犯罪事实,并将勒索的20万元交给公安人员(公安人员将20万元退还孙某,孙某于8月3日将17万元还给公司)。公安人员李某听了赵某的交待后随口说了一句“你罪行不轻啊”,赵某担心被判死刑,逃跑至外地。在被通缉的过程中,赵某身患重病无钱治疗,向当地公安机关投案,再次如实交待了自己的全部罪行。
  

孙某从公司拿出17万元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为什么?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