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幼有神彩,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于明帝,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帝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不可以为妇姑,欲开冢离葬。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母忧,服阕为司徒右长史。《晋令》,公府长史著朝服,宋大明以来著朱衣。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俭察太祖雄异,先于领府衣裾,太祖为太尉,为右长史,恩礼隆密,专见任用。转左长史。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上坏宋明帝紫极殿,以材柱起宣阳门。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谏曰:“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彼二君者,或列国常侯,或守文中主,尚使谏诤在义即悦,况陛下圣哲应期。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窃乃有心!”上手诏酬纳。

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伎艺。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夜》,张敬儿舞,王敬则拍张。俭曰:“臣无所,唯知诵书。”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吏部尚书王晏启及俭丧,上答曰:“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节选自《南齐书·王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羡公主     尚:娶公主为妻

B.为右长史引:引荐

C.各使伎艺效:仿效

D.臣无所解:通晓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俭勇于直谏的一组是(  )

①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 ②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③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④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 ⑤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 ⑥臣无所解,唯知诵书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

B.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

C.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

D.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王俭便通过有关人士向皇上自陈,并暗中以死请求皇上,这事才没有实行。(

(2)后来皇上授太祖太傅之职,也是王俭首先提出的。王俭少年时便有做宰相的抱负,人们在谈论时也都很推许他。((3)王俭年轻品德深厚,才气正盛,哪料突发疾病,未有及时救护,便忽然去世。

王俭字仲宝,是琅琊临沂人。王俭幼时便很有神采,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知道了他的名声,便说给宋明帝,明帝便把阳羡公主许配给王俭,拜官驸马都尉。皇上因为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间的巫蛊事件,不配做公主的婆婆,要开墓分葬。王俭便通过有关人士向皇上自陈,并暗中以死请求皇上,这事才没有实行。母亲去世,王俭守丧结束后被任命为司徒右长史。依照《晋令》,公府长史要穿朝服,宋大明以来穿红衣服。王俭上书说应该恢复旧规矩,当时讨论没被通过。

王俭察知太祖(萧道成)为人雄异,便先做了太祖领军府的衣裾,太祖任太尉后,便引荐王俭为右长史,恩礼隆重而且亲密,受到专门任用。转任左长史。后来皇上授太祖太傅之职,也是王俭首先提出的。王俭少年时便有做宰相的抱负,人们在谈论时也都很推许他。当时即将举行禅位大典,王俭为佐命,所有礼仪诏策,都出自王俭之手,褚渊只写了禅诏文,还让王俭参与修改。 

皇上拆掉了宋明帝的紫极殿,用它的材料建宣阳门。王俭与褚渊及叔父王僧虔联名上表谏止说:“我们认为德是立身的基础,俭是德行走的车船。将建春台时,公卿们都发议论;要造北宫时,大臣们都来规劝。这两个君主,一个是列国常侯,一个是守文中主,尚且能够乐于接受谏诤,何况陛下是圣哲天子呢。我们这些人的责任重大,愿意就以前的诏令,说出内心的想法。”皇上手诏表示采纳并予以奖赏。

宋朝时京城的外六门设有竹篱,这年初,有人挖到了白虎樽,传说“白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皇上鉴于这话,要改建都墙。王俭又谏止,皇上答复说:“我要让后世不再因为这个来增加百姓的负担!”当时朝廷刚刚建立,一切制度都在草创之中,王俭懂得旧例,问无不答。

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几个大臣,让大家各献技艺。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唱《子夜》歌,张敬儿跳舞,王敬则表演了空中接刀的杂技。王俭说:“我什么也不通,只知道背诵书本。”于是跪在皇上跟前背诵司马相如的《封禅书》。皇上笑道:“这是盛德君主的事情,我哪里担当得起?” 

此前,皇上诏王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询事情,皇上考虑到这样太麻烦,又诏王俭回到尚书下省,每月听任他十日出外接受咨询。王俭请求解除自己在吏部的职务,皇上不批准。就在这一年,王俭生病了,皇上亲临探视。王俭去世时才三十八岁。 

吏部尚书王晏在启文中说到了王俭的丧礼问题,皇上答复说:“王俭年轻品德深厚,才气正盛,哪料到突发疾病,未有及时救护,便忽然去世,让我非常痛苦。葬礼比照已故太宰文简公褚渊的先例办理。”

题目分析:

小题1:效:献。

题目分析:

小题2:③写王俭参与修改,说明皇上对他很信任;⑤是皇上的答复;⑥是王俭为皇上诵书。

题目分析:

小题3:原句: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

题目分析:

小题4:“因”“陈”“不行”各1分,句意1分) “及太傅之授”句式,“唱”“咸”各1分,句意1分) (“年德富盛”“意”“暴”“异世”各1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1-6题。

鸟语

黄明山

  向晚时分,我陪爱人到公园去散步。

  这是一座新修的穿越城市中心的公园,狭长,半自然,依水筑路,颇具水乡特色。

  突然听到鸟的叫声,清脆而婉转。我一惊,这是我今年也是近年以来听到的最真切的鸟语。如此近距离,不能不让我生出几分感动。

  “是什么鸟?”

  “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爱人脱口而出,喜形于色,完全不像久病后的康复者。显然是鸟语的作用。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鸟一生中都在歌唱,不管发生什么,即便在呻吟,也不放弃,直到翅膀化作泥土。

  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

  最有乡土情结的要算俗称叫天子的云雀,也叫云燕。光名字就很光彩,很动感。灵如雀,形似燕,飞入云,叫满天。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随着吱嘎吱嘎的叫声满天荡漾,大地上全是仰望的目光。许是云雀知道人们在看它,又怕因为速度太快看走了神,先是辽辽远远地叫,然后一动不动地定格在那儿,像依附着什么,只把一双翅膀煽动。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唧唧喳喳的麻雀,语言简短得像方言。麻雀小,尽往有粮食的地方钻,成群结伙,吵闹声不绝于耳。麻雀的叫声与赶秧雀的姑娘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成为稻草人的音乐天地,也是原野的一大景观。

  鸟语给我们幻想,让我们迷惑。鸟语的情感,鸟语的色彩,使我们始终无法穷尽其奥妙。

  对鸟语的模拟,大概是艺术家们激发创作灵感的一条通幽的曲径。刘天华是一个用手指抵达鸟语的高人。他创作的二胡曲《空山鸟语》是解读鸟语的一次尝试。两根弦,流淌出山与鸟的和谐之源,天籁之音。在鸟语的招引下,我们感受着乐曲音色的听辨和情绪布陈的风景。空山之空,乃是充盈万物的无穷之大。置身于鸟语的梦幻中,一切都变得纯粹、优雅、安宁。

  我到过武汉东湖边的鸟语林。那可真正称得上是鸟语天空。那些悦耳动听的鸟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鸟语斑斓,直让人顺利地完成了从听觉到视觉的过渡。你看,那么多鸟的花冠,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与它们个性迥异的叫声相得益彰,成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以鸣禽为亮色,组成了一个偌大规模的歌剧院。丹顶鹤、绿孔雀、白鹳、红腹锦鸡、金雕、乌雕,还有来自异国的金刚鹦鹉、黑天鹅、火烈鸟……全都云集于巨大的鸟类活动网之下,又不舍其飞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赏鸟语林的设计宗旨:既求鸟类生态环境,又求造园艺术精美。走进鸟语林,你不能不萌生与鸟们交流的意想与欲望。

  众多的鸟语,就像润物的细雨,构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启蒙教材。鹧鸪喊雨,喜鹊报喜,布谷催耕,雁过留声……鸟语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人间四季,天下六合,鸟语,原来是会歌唱、会飞翔的星辰。

  或许生态是一个矛盾体。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长,才构成了万物生灵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留住鸟声,让鸟语滋润或者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又成了我们别无选择的一种责任。

  我们行走着,月亮出来了,爱人说:“现在鸟的叫声好像多起来了。”

  月华如水,鸟语沐之。

1.下面这段话中加粗的“射出”如果改为“飞出”好不好?为什么?

  初夏时节,小麦抽穗,劳作后稍事休息的牛儿正摇着尾巴,悠闲地吃着农民从麦田里扯起的燕麦或从沟垄边割来的青草,这时就有云雀从草丛中“嗖”地射出,像鸣镝,直冲云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个句子非常优美,富有韵味,请你作点赏析。

云雀的叫声里,溢满了小麦灌浆的醇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鸟语引路,我的面前打开了一片记忆的天空。”在这片记忆的天空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例句: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个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

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鸟语旨在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一点感悟。

相关链接:

  材料一: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材料二:1962年,蕾切尔o卡逊在其醒世之作《寂静的春天》中指出,人类滥用化学农药、毫无节制地破坏自然环境,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会导致“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寂静的春天。——选自周娜等《鸟类——农林业的绿色使者》

  材料三:1986年5月,23岁的徐秀娟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事业的梦想,只身来到刚起步不久的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承担起丹顶鹤的繁殖与驯化工作。1987年9月16日,为了寻找前一天迷失的天鹅,她消失在滔滔的流水中……——选自《大自然.黄海湿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