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滕文公上》)

【注】①路:指奔波、劳累。

小题1:请简要说明上面选段里的孟子的观点。(3分)

小题2: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还主张“民贵君轻”,这些观点相矛盾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一个人不可能身兼数职,大家各有各的分工(1分)。大家各司其职,天下才不会疲惫不堪。(2分)

小题2:不矛盾。(1分)孟子阐述的角度不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针对社会分工问题,(1分)“民贵君轻”是针对君主管理国家所要秉持的仁爱的理念(行仁政角度)。(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解答时要抓住文段开始“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这一典型问题。然后再揣摩“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一结论句来体会,就可理解本段中阵子所持的观点。

小题2:

题目分析: 解答本题要从社会分工与行政管理两个角度来考虑。角度不同,对同一问题所持的看法就会不同。具体作答时首先要明确态度,然后结合文本内容阐述理由。

参考译文:

“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况且,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要靠各种工匠的劳作才能齐备,如果都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成才能使用,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脑力劳动, 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