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 * * 思话子也。初名慧开,后改慧为惠。少有风气,涉猎文史,家虽贵戚,而居服简素。惠开意趣与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语。

孝建元年,自太子中庶子转黄门侍郎,与侍中何偃争积射 * * 徐冲之事。偃任遇甚隆,惠开不为之屈,偃怒,使门下推弹之。惠开乃上表解职。时偃宠方隆,由此忤旨,别敕有司以属疾多,免惠开官。思话素恭谨,操行与惠开不同,常以其峻异,每加嫌责。及见惠开自解表,自叹曰:“儿子不幸与周朗周旋,理应如此。”杖之二百。寻重除中庶子。

初,惠开府录事参军到希微负蜀人债将百万,为责主所制,未得俱还。惠开与希微共事不厚,以为随其同上,不能携接得还,意耻之。厩中凡有马六十匹,悉以乞希微偿责,其意趣不常皆如是。先刘瑀为益州,张悦代之,瑀去任,凡所携将佐有不乐反者,必逼制将还。语人曰:“随我上,岂可为张悦作西门客邪!”惠开自蜀还,资财二千余万,悉散施道路,一无所留。

五年,又除桂阳王休范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其年,会稽太守蔡兴宗之郡,而惠开自京口请假还都,相逢于曲阿。惠开先与兴宗名位略同,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惠开素严,自下莫敢违犯。兴宗见惠开舟力甚盛,不知为谁,遣人历舫讯,惠开有舫十余,事力二三百人,皆低头直去,无一人答者。复为晋平王休祐骠骑长史,太守如故。六年,除少府,加给事中。惠开素刚,至是益不得志,寺内所住斋前,有向种花草甚美,惠开悉刬除,列种白杨树。每谓人曰:“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发病欧血,吐如肝肺者甚多。除巴陵王休若征西长史、宁朔 * * 、南郡太守,未拜。七年,卒,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偃任遇甚隆:高

B.寻重中庶子除:免除

C.惠开与希微共事不厚:关系友好

D.惠开严,自下莫敢违犯素:一向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萧惠开“意趣与人多不同”的一组是(3分)

①惠开不为之屈 ②常以其峻异,每加嫌责 ③不能携接得还,意耻之

④厩中凡有马六十匹,悉以乞希微偿责 ⑤事力二三百人,皆低头直去 ⑥惠开悉刬除,列种白杨树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惠开不吝钱财,他从蜀地归来,获得两千多万的资财,但在离开时,全都沿途散发,一文不剩。

B.萧惠开为人刚强,不屈权贵,在为黄门侍郎时,与权高位重、深受皇帝恩宠的何偃意见不合,但他一点都不屈服。

C.萧惠开治下严厉,手下从不敢违犯,有一次他和会稽太守蔡兴宗邂逅,蔡兴宗派人向萧惠开手下打听,手下却无一人回答。

D.萧惠开和他父亲性格非常不一样,父亲谨慎,惠开鲁莽;父亲圆滑,惠开刚正。因而惠开常遭父亲的责罚,甚至曾被鞭打两百杖。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偃怒,使门下推弹之。惠开乃上表解职。(5分)

(2)每谓人曰:“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5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何偃(很)生气,使手下人推究弹劾他。惠开就送上奏章,自求免职。(“门下”“推弹”“上表”“解职”各1分,大意1分)(2)常常对人说:“人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即使活百岁,仍然和夭折差不多。”(“每”“胸怀”“虽”“夭”各1分,大意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除:任命,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B“除”后面是“中庶子”官职之类的词语,应为“任命”或“授予官职”的意思。《陈情表》中“除臣洗马”就是此意。

小题2: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萧惠开”性格特征是“意趣与人多不同”,①表现萧惠开的刚强;②是萧惠开父亲的认识与行为;⑤表现萧惠开治下严厉,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D“父亲圆滑”于文无据,事件错误。

小题4:

题目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门下——手下人,推弹——推究弹劾,上表——送上奏章,解职——自求免职。(2)每——常常,胸怀——按照自己的意志,虽——即使,夭——夭折差。

【参考译文】

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 * * 萧思话的儿子。原名慧开,后来改慧为惠。年轻时就有风度,阅读过文史方面的书籍,家庭虽是皇亲国戚,可居住及服饰简单朴素。惠开的心思志趣与人多不同,同处一处有时三年都不和人说一句话。

孝建元年,从太子中庶子转为黄门侍郎,与侍中何偃争论积射 * * 徐冲这件事。何偃地位和待遇很高,不因此示弱屈从,何偃(很)生气,使手下人推究弹劾他。惠开就送上奏章,自求免职。当时何偃正非常受到皇上的宠爱,因此萧惠开的行为违背皇帝意旨,皇帝另外命令有关衙门让他借口疾病多,免掉了惠开的官职。萧思话一向恭敬谨慎,操守、品行与惠开不同,经常因为他的俊伟怪异而每每加以责怪。等看到惠开自己上表解职,自己叹息说:“儿子不幸与周朗一样的人周旋,理应如此。”用木杖打了他两百下。不久惠开又被任命为中庶子。 当初,惠开府中的录事参军到希微欠蜀人债将近百万,被债主挟制,不能与惠开一道返回京城。惠开与希微共事,关系不好,但认为跟自己一道来到蜀地,不能带他回去,心里对此感到羞耻。厩中共有六十匹马,就请求希微用这些马还债,他的心思志趣都是如此与常人不同就是这个样子。之前刘瑀为益州长官,张悦代替他,刘瑀离任,他所带的将官助手有不乐意回去的,一定逼迫他们回去。告诉别人说:“跟在我身边,怎么可以给张悦作幕僚门客呢?”惠开自蜀归来,有资财两千多万,全都沿路散发,一点都没留下。

五年,又被任命为桂阳王休范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这一年,会稽太守蔡兴宗去往郡城,而惠开从京口请假回都城,在曲阿相遇。惠开以前与兴宗名声地位大略相同,担心蔡兴宗不能来看望自己,就命令部下:“蔡会稽部下若来问,千万不能回答。”惠开一向严厉,属下没人敢违犯。蔡兴宗看见惠开船只人员很多,不知是谁,派人一条船一条船地问,惠开有船十余艘,人员二三百人,都低头走开,无一人回答。

后又为晋平王休祐骠骑长史,依然做太守。六年,被任命为少府,提拔为给事中。惠开一向刚强,到此更加不得志,衙门内所住的房屋前面,有以前种的花草非常漂亮,惠开全都铲除,种上一排排的白杨树。常常对人说:“人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即使活百岁,仍然和夭折差不多。”后来患病吐血,吐出的像肝肺的东西很多。被任命为巴陵王休若征西长史、宁朔 * * 、南郡太守,没有上任。七年,去世了,当时四十九岁。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材料三  1953年1月毛 * * 亲自挂帅,领导中 * * 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3年3月,宪法起草委员会接受了中 * * 的宪法草案初稿,先后召开了七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了宪法草案。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广泛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居住与迁徙、人身等自由。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清代君臣关系出现的变化。该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图11到图12君臣关系的变化对国家决策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和废除分别对美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宪法制定的过程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哪些特点?材料三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分析为什么只有在民主制度下,人民才能普遍享有这些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着本质不同,试以文明史观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