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两辆肇事司机逃逸。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才能使全体公民都能流淌“道德的血液”?(15分)

答案

(15分)①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必须建设和谐文化,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④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中个中心环节,大力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⑤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每点3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小悦悦事件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回答本问时,抓住道德一词,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角度回答。

点评:措施类试题一般以“如何解决、、、、、”采取什么措施、、、、、怎么实现、、、、、等形式出现。这类试题大都属于开放性的试题,要求学生思路开阔、见解深刻提出的办法或采取的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本题要求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整合。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

研究发现,吵闹的铃声现在已经成为最烦人的噪音。调查显示,人们主要对下列移动电话的使用行为不满意:打手机时声音过大;在餐馆使用手机;在其他不合时宜的时候使用手机;在谈话中接听手机。这项研究的对象既有手机使用者,又有非手机使用者,62%的被调查者认为在过去的几年中,顾及社交礼仪的手机使用者越来越少了。

调查还发现,在一些场合,发送短信息往往比打手机更合适一些。95%接受调查的人认为,在看电影时或在剧院打手机是极其不合适的。另外,83%接受调查的手机用户反对在诸如婚礼等这样的场合使用手机,而只有50%的用户认为发送短消息同样是无礼的,这些被调查者都使用短消息服务。

在一些国家的公交车里可以很明显的在车厢中看到许多标记,除了“禁烟”标记外,还能看到“请大家不要使用手机”的警讯。在英国一位名叫约翰的艺术家就建立了一个网站,在网上宣传以反对手机吼叫为主题的内容,提倡文明使用手机。他认为有很多人喜欢对着手机大声讲话,而且声音大得完全没有必要,不知不觉地把周围的陌生人都卷进了自己的私事之中。业内人士把这种现象称为“手机吼叫”。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手机时要注意礼仪,就是要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体谅人。比如公众场合要养成手机改成振动或者静音甚至关机的习惯。不要让手机在大庭广众频频地响起,更不要在人多之处接听电话。

约翰建立网站,反对:()

A.在公交车上使用手机

B.在公开场合使用手机

C.让陌生人知道自己的私事

D.使用手机时声音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