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1)某建筑材料,主要成分为铝硅酸盐,化学式是MgAl2H4Si4O14;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__。该材料与酸或碱反应时可以看作各氧化物分别与酸、碱反应,则材料该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后过滤,滤渣主要是_______。

(2)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最好加入_________物质。

(3)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可选用_________。(填序号)

①NaOH;②Ca(OH)2;③BaCl2;④K2SO4;⑤Ca(NO3)2

(4)某溶液中有①SO42―②Mg2+③Fe2+④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5)将盛有18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  )

①1.2mL②2.4mL③3.6mL④5.2mL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1) MgO·Al2O3·4SiO2·2H2O   MgO(各1分)

(2)Fe     (3)③⑤       (4)Fe2+    (5)C

题目分析:(1)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的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守恒原则配置系数。MgO、Al2O3均能和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溶液,只有SiO2和硝酸不反应,过滤后成为滤渣,故答案为:SiO2

(2)因为铁离子能和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化学方程式为2FeCl3+Fe═3FeCl2,故可用铁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

(3)①NaOH与Na2CO3不反应,能和NaHCO3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无法用NaOH鉴别:

②Na2CO3与NaHCO3都与石灰水反应,虽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但都能生成CaCO3沉淀,故不能用石灰水鉴别它们;

③BaCl2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滴加到NaHCO3溶液中无白色沉淀产生,所以可以鉴别; 

④K2SO4与Na2CO3,K2SO4与NaHCO3都不反应,所以无法用K2SO4鉴别;

⑤Ca(NO3)2与BaCl2溶液类似,Ca(NO3)2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滴加到Ca(NO3)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产生,所以可以鉴别;

(4)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时,生成Mg(OH)2、Fe(OH)2沉淀和NaAlO2,Fe(OH)2沉淀在空气中不稳定,迅速氧化生成Fe(OH)3,再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则Mg(OH)2、Fe(OH)3和NaAlO2与过量酸作用分别生成MgCl2、AlCl3、FeCl3,则减少的离子主要是Fe2

(5)氧气过量,则剩余2mL无色气体为氧气,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为x,则有:

4NO2+O2+2H2O=4HNO3

4x    x

4x+x=18mL-2mL=16mL,

x=3.2mL,所以氧气的体积为:3.2mL+2mL=5.2mL;

如NO2过量,则剩余2mL无色气体为NO,设氧气的体积为y,

4NO2+O2+2H2O=4HNO3

4y   y

3NO2+H2O=2HNO3+NO

3                1

(18mL-y-4y)    2

y=2.4mL,

阅读理解与欣赏

智慧的美丽

       ⑴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⑵这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因为里面有一种真实和聪明,还有那份期待和紧张。 

       ⑶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没有自己的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儿,我就有些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⑷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⑸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全为了家人。主持人问,有把握吗?他笑着,当然。要回答十二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何其容易?答到第六题时他显得很茫然,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为什么他这样平静?他答: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这道题而我不会。这时我简直有点欣赏他了,这是何等冷静而自信的一个男人啊。  

       ⑹答题依然在继续,悬念也就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手心里的汗都出来了,好像我是那个盼望着得到一台打印机、两张往返加拿大机票和一台电脑的人。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也应该让他答对吧。  

       ⑺最后一题出来了,六选一,是有关水资源的。 

    ⑻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 

    ⑼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三十秒时间。  

      ⑽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⑾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了: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啊,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慢悠悠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冲刺吗?我几乎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沿的话? 

     ⑿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看你好吗?”妹妹说:“太好了!真的吗?”他点点头,很自信地:“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⒀天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早点分享!  

       ⒁我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⒂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和难言,王小丫说,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选手。 

    ⒃是的,从来没有,像他一样的冷静和智慧,在最后的关头,在久久地沉默之后,给大家带来了满怀的喜悦。而坐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⒄我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1、读完本文,请你用恰当的词语说明“我”的情感(心理)变化。

    (             )→(             )→(              )→(              )

2、文章第⑴段中有一句话:“我流了泪”,结合全文来看,“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请你细读第⑸段,根据答题人的表现,谈谈答题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请你再读文中第⑼段画横线句子“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揣摩“他”的心理并描述下来。(40-60字以内)

                                                                                                                                                               

                                                                                                                                                              

5、请品味文中⑾段画线部分“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沿的话”体会为什么要对“我”的心理进行细腻的描写。 

                                                                                                                                                             

6、回顾全文,请你谈谈文中答题人“智慧的美丽”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