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③公都子曰:“滕更【注】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孟子尽心上》)

【注】 滕更:滕国国君的弟弟。

小题1:从孟子“不答”滕更这件事,可以看出求学应抱有什么样的态度?请根据选段③简要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孟子“不答”滕更,是否违背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求学应谦虚,充满诚意。(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2:不违背。因为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属于招生原则,指的是招收学生时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孟子“不答”滕更属于教学方式,是“不教之教”,是“因材施教”中的一种。(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只回答“不违背”或“违背”而未作分析,不给分)

题目分析:

小题1:难点在于原文中并没有关于求学态度的内容,考生根据题干的提示,从孟子“不答”滕更的理由中反向推理概括,孟子认为求学不能有“挟”,可见,求学者应谦虚、真诚。

题目分析:

小题2:答题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有教无类”的含义,二是“不答”滕更的理由。“有教无类”的含义在文中并没有直接给出说明,但考生应当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知道“有教无类”的含义是“不论贵贱贤愚都给以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原则。而“不答”滕更的理由实际在语段②,“不答”即孟子所认为的“不屑之教诲”,是教育的一种技巧,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可见,“不答”滕更也是“教”,并没有违背“有教无类”。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言文。(15分)

【甲】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战国策·齐策》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1)。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注释  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相当于当今的别墅之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亦无恙耶           (2)无岁        

(3)民之乐者           (4)乐天下        

小题2:下列各句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3分)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D.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小题3:翻译句子。(6分)

(1)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小题4:这两段文字都体现了__________思想,这种思想到了欧阳修《醉翁亭记》升华为              (可用上文中的一个短语概括)的政治理想。(2分)

综合